那两个设计局的日常工作能继续运转。所以,科罗廖夫这边等于也受到了“涅杰林灾难”的影响。
太空中,东方号火箭第二级继续推进,火箭和飞船临近了第二宇宙速度。第二级火箭烧完,与东方-5号飞船本体脱离后,飞船差不多也该弹出返回舱了,这样正好绕地球一周落回哈萨克斯坦。
两个小时候,东方-5号飞船返回舱和模拟假人的降落伞一大一小,出现在冬季草原的上空。返回舱下落的速度要快得多,先自己砸向地面,“bang”的一声,返回舱外壳都凹进去一块。
再过了七八分钟,模拟假人落地。
现在的东方号火箭及飞船无人试飞,至少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上那么惊心动魄了——原本东方号飞船就没成功过几次,只是第6和第7枚火箭撞巧全都成功了,加加林就上了第八枚火箭。
“苏联和美国马上就要上太空了,我们在发卫星瞅地面会不会下雨。”
国家气象局,任新民开了个自嘲的玩笑。
涂长旺:“送个人上太空旅游那多贵啊,也没特别的好处。还是地面下不下雨重要。”
上个月,气象局大楼楼顶架起了一根高高的米字天线,从远处看跟个避雷针似的。风云二号a星发射成功,经过几天的调试,三天前已可以使用了。
今天风云二号a会掠过中国上空,拍摄第一轮气象卫片,并且即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到地面。
其实装了避雷针的不只国家气象局大楼,江西南昌、内蒙呼伦贝尔也各有一个地面站,负责接收卫星传输的数据,再把各自接收到的数据回传到国家气象局。
几分钟之内,风云二号a掠过北京上空,然后又继续呼啸而去。
这几分钟已足够向地面传输几十张照片了。数据在存储到计算机硬盘的同时,转印设备也吱吱地启动,把数据重新输出为照片形式。
涂长旺和竺可桢各自手拿一张大幅面的照片,对照坐标系看看华北的云图怎么分布的、都在按什么规律运动。
涂长旺浏览了一下照片,就走出卫星地面站的办公室,到楼下的会议室,然后把照片给詹姆斯·斯塔格看。
“这是15分钟前接收到的,卫星拍摄的中国上空云图。”“这是115分钟前的中国上空云图。”
……
斯塔格:“这就是1958年的时候你们所说的,将会有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力量介入气象预报?”
“没错。现在,它实现了。”
斯塔格:“我这几天了解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你们的卫星长期来看,会掠过地球的任何一处上空,理论上可以拍摄到任何一个角落,是吗?”
涂长旺:“一点没错。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内容。如果英国皇家科学院、英国气象局需要卫星云图来增强你们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直接向我们提要求。这是民用的和商业性质的合作,无关军事,我们两国进行合作是十分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