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四章,吓人的量子力学老师

校吧?”

黄坤:“有,就连北京都有一所专科和一所中专。”

唐华:“今年是二五的第四年,明年最后一年,然后就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要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北信……北信这两年的毕业生,可能要多往这些专科和中专学校里面送,当老师,培养更多的人才。”

黄坤:“我懂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可能难回到原

籍,国有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都不够分的,但是普通本科专科学校,还是可以作用于小地方的。”

……

1961年报道的大学新生,还有和以往不太一样的体验。

报道、填材料、交档案,领学生证领饭票,领脸盆毛巾牙刷,最后,每个学生领了一张纸质卡片。

“这是什么?”在北航的新生接待处,一个学生看着手中的卡片,上面只写了几行字:

姓名:张峰和

院系: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611班

学号:61 332 0389

邮箱:zfh613320389@buaa.edu

密码:默认为学号后四位,请登陆邮箱系统后尽快修改密码,如发现密码已被修改,请持学生证到学校计算中心申请重置密码。

……

接待的学长看新生发愣,解释道:“这是学校的电子邮件,卡上是你的邮箱号,就是这一行,用电子邮箱发信件不用邮票,而且从你的计算机发出去,对面的计算机马上就能收到,比电报还快。”

张峰和:“可是我都没碰过计算机呢。”

“你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啊,那你以后可得经常碰计算机了,不但要用计算机,大三暑假你还得自己造一台计算机,造不出来课程拿不到学分。”

“啊?!造计算机!?”

“呵呵,他在吓唬你呢,没那么可怕,就是用现成的零件组装一台计算机,而且不是一个人,四个学生一组。”另一名学长解释,“对了,计算机系以后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太多了,到了大四好多学生都能在实验室有位置,有自己专用的计算机,其他系的学生还是只能到东南西北四个计算机房排队。”

“可是,有自己的计算机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吗?”张峰和可不觉得计算机是个好东西,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河北娃子,他现在一想到计算机脑袋就晕。

“当然好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念完大一你就知道了。”

……

北京地质学院的新生接待处和北航有相同的地方:攒动的人头,给新生引路帮忙的志愿学长。但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王富洲在这天出现在新生接待处。

“七年前,我也是地质学院的新生,”王富洲说,“从河南拎包来到北京,也是在这片小树林登记报道。那会儿树还都刚栽上,还不到一层楼高。……转眼间地质学院变了好多。那位新生,需要帮忙吗?”

“我?我不是新生,我都大二了,是来接待新生的。”

“大二了……行行行,哎温同学,这个大包你提得动吗?再叫一个志愿者来帮忙吧?”

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成员,王富洲现在是全国的知名人物,在报纸上刊登的登山队照片,让全国人民牢牢记住了这几张脸容,前来报道的地院新生也不例外,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位偶像。

王富洲1935年出生,今年26岁,他的同学有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的,今年也才刚毕业呢。

58年毕业,王富洲本来立志为祖国找石油,结果进入了登山队,本来准备攀登珠峰,结果被调去打印度,胸前还挂上了一等功勋章,打完印度,终于回头把珠峰给登了。珠峰既已登,……是不是再退回去加入石油大军?

以王富洲为中心的人群又发生一阵骚动,李四光和唐华出了主楼,向接待新生的小树林走去。

“唐部长好,李部长好。”

“又是珠峰登山队的主力,又在对印自卫反击战里立了战功,你很厉害啊。”唐华看着王富洲。

王富洲:“其实,我54年上地质学院,是立志为国家找矿的。”

李四光:“地质学院建校还不到10年,出了你这样的优秀校友,我也感到很高兴。”

王富洲:“李部长,唐部长,我7年前刚刚在地院报道入学的时候,就看见过你们二位,就是在主楼前面。”

唐华:“哦?!”

问了几句王富洲,这才搞明白当时是怎么回事。54年9月,唐华顺着学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