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3章,第一个上太空的中国人

在设计的“联盟计划”是更大号的多人宇宙飞船。

日出号飞船虽然搭载了3名航天员,但它的重量和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差不多,东方号是4.7吨,日出号是4.8吨。

所以,赵宝桐和其他两名航天员在返回舱里人挨人地坐着,跟挤公交似的。

挤一点就挤一点吧,反正就在天上呆24小时而已。

天津,唐华、王希季、孙家栋在一起看电视,等着日出一号点火升空。

“苏联这载人飞船都没经过无人试射,直接装人就打上天,胆子真大,”孙家栋说,“唐部长,我们是不是……保守了一点?”

唐华:“我们的飞船一定得是百分之百可靠,至少也要99%,要是只有95%那也是不行的。而且,苏联的日出号飞船和东方号飞船差别很小,他们跳过试射流程也说得过去。”

唐华现在心情也不算太紧张。中苏航天深度合作之后,苏联火箭可靠性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现在日出一号飞船上除了有个赵宝桐,还有不少中国零件呢。

“5,4,3,2,1,点火。”

发射塔的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火,带着日出一号飞船缓缓上升。

火箭越飞越高,助推器脱离,标准的科罗廖夫十字。继续飞,在低画质的电视屏幕上,火箭尾焰只剩一个发光小点。然后是控制中心报告第一级脱离。

第二级脱离。

“飞船入轨成功!”北京时间凌晨1点,控制中心综合无线电定位和测控信号,宣布了这个消息。

此时的日出一号飞船在澳大利亚上空,科马洛夫的话音通过通信中继传回了拜科努尔,还带着不少杂音:“飞船一切正常。赵同志、康斯坦丁一切正常。我感觉良好。”

唐华:“哎,赶紧绕半圈回到苏联上空,我要看看舱内视频。”

5分钟,10分钟,20分钟……第47分钟,摩尔曼斯克的通信站终于接收到了绕地球大半圈回来的日出一号的信号,现在进入可视频传输的时间段。

画质当然很差,但是能看清楚日出一号舱内的3名航天员。在广角镜头中,科马洛夫在中间,赵宝桐在左,康斯坦丁在右。

对着电视镜头,科马洛夫招了招手,说了一句:“地球的朋友们,你们好。”

赵宝桐第二个招手:“向地球的朋友问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康斯坦丁:“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团结万岁!”

……

广州。

王安和葛耀初在广州也呆了近一个月,时间虽长,但和中国的合作真的取得了进展。

李强4月底抽空去了趟广州和王安面谈,王安想要的从中国进口廉价晶体管和微电阻、电容等元件,中国答应了。价格只有美国本土自产的同类货品价格的2/3。

“超微元件的进口单子,你们就半年一签吧。”李强说。

半年一签是为了你好,要不是看在你是华人的份上,可能就直接签三年五年的长期供货合同了。

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事,李强表示没这个必要,香港虽然离中国地理距离近,不意味着在香港可以近水楼台抢先获得中国计算机。李强建议王安,如果有诚意合作,你的公司设在美国也可以合作。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