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20日的会议后来被称作“定时炸弹会议”,先是唐华,然后是钱学森,再然后切洛勉和米申也学会了。
“登月舱位于服务舱之后会带来诸多麻烦,尽管情报显示阿波罗飞船是这么做的,可在登月前登月舱要脱离、调头180度、移动、再对接、再脱离,简直让人发疯。”
切洛勉说,“登月舱位于指令舱之前,指令舱之后才是服务舱,如果登月舱尺寸局促,就加大整流罩或修改形状,就这样,我开始倒计时,5,4,3,2,1,没有新的反对,构型通过。”
一件事一件事地一锤定音,几个人把扯皮了好几年的问题,一个下午就给解决了。
载人登月计划的分工是:
中国负责把长征-5扩展成cbc构型的长征-15,回去之后马上就动工,当务之急是确定长征-15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然后马上将数据传递给okb-1和okb-52。
这两个设计局依据长征-15的运载能力,量体裁衣设计奔月飞船,其中米申的okb-1设计指令舱和服务舱,切洛勉的okb-52设计登月舱。
新的推力更大的逃逸塔由杨格尔的okb-585设计局研制,杨格尔现在正忙着研制r-36重型洲际导弹(大名鼎鼎的ss-18“撒旦”),但还是要请他在百忙之中设计一款逃逸塔及逃逸火箭。
由于长征-15的生产设施和长征-5重合,所以长征-5的生产会裁减,中国和苏联的月球无人软着陆项目合一,由苏联“质子”火箭去搞,中国专心生产长征-15。
因为苏联工厂要生产流程微调、下发火箭图纸、工人练手,所以会是中国生产出来第一枚长征-15,然后第二、三、四枚应该都是苏联的,第五枚中国的,依此3:1交替。
地-月通信中继卫星交给中国,这在整个项目里算是小事儿。
月球航天服由苏联星辰设计局设计,这……相对来说也是小事儿。
和美国进度落后最多的是飞船,所以要心急火燎地开始飞船的工程图样设计,并尽快制作模型、样机做测试。
飞船的测试分两部分同步进行。一边用长征-5把指令舱+服务舱(前者窝着3名航天员,后者主要是飞船返回的发动机和燃料)设上天,测试指令舱工作是否正常。一边开始登月舱的地面测试和空间测试。
登月舱的空间测试甚至还要动用苍穹一号空间站。“质子”火箭的月球软着陆则可积累设计登月舱的重要参照数据。
“最后一个好消息是,”唐华说,“登月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指令舱确定可以降落在海面,海南岛以东的一大片海域都是安全的。所以,指令舱在大气中下降的速度上限可以比陆地返回时放宽一些。”
……
“定时炸弹会议”之后,唐华、钱学森和国内连线。
“苏联同志决心和美国抢第一,按之前的想法,我们还是跟进,”唐华说,“主席也说过,第一第二都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项目在某个环节延误了,变成第二,但只要成功登月,就达到了目的。”
总理:“载人登月的计划草案我们刚刚看过,虽然时间进度很紧,但是总体上安排得还是有条理的。如果执行无差错,未必没有希望。”
唐华:“还有一事需要确认,陈副总理,之前我们初定的登月项目经费是10到15亿一年,现在确定要增加到20亿吗?20亿换算成美元也有4个亿了。”
总会计师:“今年基础建设投资770亿人民币,明年会超800亿,逼近900亿。拿出20亿人民币来上月亮,就这样吧。”
唐华:“抗美援朝时,我们一年的战费也就20亿。”
总会计师:“要是现在再打一次抗美援朝,我们一年能拿出200亿来砸美国佬。”
……
和国内确认无误之后,那就和苏联方面签字。
“米高扬主席同志,”唐华找了个地方单独和米高扬说,“有一件事情,签字之前可能还需要最后确认。”
米高扬:“?”
唐华:“登月项目的管理架构,现在是您负责协调苏联那边的工业和资源,我负责中国这边;技术管理和协调方面,现在主要参加的有okb-1、okb-52和中国第三机械工业局,三个负责人:米申、切洛勉、钱学森。如果从项目顺利进行的角度考虑,钱担任项目技术总监是最合适的。”
米高扬思考了一下。“你的考虑是有道理的,米申和切洛勉之间,可能会出现谁也调动不了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