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场。
1968年1月15日。
捷克斯洛伐克中央第一书记亚历山大 杜布切克走下飞机,他出国访问的第二站:中国之行开启。
1968年1月3日,捷共中央召开全会。针对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计划崩盘、物价上涨、工厂亏损,甚至引发工人罢工上街等等事情,捷共中央讨论认为,现任第一书记兼总统安东宁 诺沃提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全会决定由杜布切克担任第一书记,诺沃提尼只保留捷克总统的职务,事实上退为二号人物。
上任不到一个星期,杜布切克访问苏联,在莫斯利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了单独会晤。
——杜布切克其实是标准的亲苏派,无论个人经历、在苏联工作时的交往人脉,以及现在在苏共中央主席团、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眼里的形象,他都比诺沃提尼更亲近苏联。至于后来为啥搞出个布拉格之春,其中原因就太复杂了。
杜布切克与勃列日涅夫的会晤也非常亲切友好,杜布切克表示捷克有必要维护并且加强与苏联的紧密关系。
勃列日涅夫表示苏联很关注1966和1967年捷克经济的混乱,认为捷克斯洛伐克有必要启动国内改革,改变经济运行体制,以摆脱当前的经济困难,尽快走上建设的快车道。
……
在苏联的访问非常成功,杜布切克甚至还为捷克斯洛伐克争取到了援助:苏联决定从其国内调度80万吨粮食给捷克,以摆平食品短缺问题。
1月15日,杜布切克直接从莫斯科飞往北京。
在社会主义阵营,杜布切克上任后第一个要访问的国家的是苏联,第二个肯定是中国。在机场接机后,杜布切克与习副主席做了短暂会晤,然后在中南海,刘主席会见杜布切克,讨论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今后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和技术合作的问题。
然后杜布切克单独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拜访主席,在主席的书房里聊了很久。
“那些罢工和游行,有没有西方特务在中间煽动或者组织呢?”主席听了捷克最近一年出的事情后,问了杜布切克一个问题。
杜布切克:“我们的警察系统做过很多调查,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只是有一些旧捷克时代的政治异见者混在其中。”
主席:“那就说明这些罢工和游行,主要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了,因为他们对生活不满意嘛。”
“捷共中央的会议,也认为群众的不满是主要原因,”杜布切克说,“当然,可能这种不满有时候被放大了……”
“放大不放大,问题都摆在那里,关键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在心底里琢磨这是个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主席摇摇头说,“如果老百姓吃喝拉撒这些基本物资没法满足需求,在资本主义国家,结果就是涨价;在社会主义国家,结果就是短缺和排队。你们去年可就不一般了,食品和日用品既涨了价,还要排队。”
杜布切克:……
主席:“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实际条件出发,这是对的,我们从革命战争年代就有这样的传统,实事求是。到现在也一直保持着,以后还要继续保持下去。”
杜布切克:“这也是一直困扰捷克斯洛伐克很久的问题,我们施行的制度是参照苏联的,并未走样,但却得到了比苏联更差的效果。现在我想的是,我们要重新思考,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
……
“我们经常私下把沈阳第二机床厂叫做‘中捷友谊厂’。在50年代初期,你们援建的现代化机床厂是我国基础工业体系相当重要的一块基石,到现在为止,它还是中国的重工业骨干企业之一。”
与主席和刘主席会晤之后,杜布切克的行程是在中国考察几天,探讨社会主义的企业运转和经济运转,以及——游览长城。
杜布切克:“十几年前,我们帮助你们建立了机床厂,1965年则是你们反过来帮助捷克的机床厂完成了技术升级,以生产数控机床。”
唐华:“现在中国有12家机床厂,但每年还是会从捷克进口很大数量的机床,因此,帮助你们的机床厂进行技术升级是一个双赢的策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本来就应该这样,互相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达成互补;在国家贸易上也是如此,贸易交换可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杜布切克:“捷克现在的问题不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环境已经够好了,我们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国内生产的计划执行率问题。”
唐华:“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