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道瓶颈,前面的生铁堆积,后面的精轧车间无料可进,因此,要解决这个
问题,就涉及到了技术革新,谢援朝等人提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当年我们的普通
工人和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的改进,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不高的特点,
而这样的办法,在当年鞍钢数不胜数,现代社会很难想像,一个拿工资干活,
忍受996甚至是007福报的打工人,每天完成老板交待的工作就称得上敬业了,
干嘛还要吃饱了撑地不计报酬呆在厂子里搞发明创造,最后自己却落不下几毛
钱,更有甚者,连个“先进生产者”都评不上,因为他们的心态不一样,在这样
的厂子里,人人都是以工厂的主人自居的,厂里生产上去了,哪怕没有资金
发,心里也是高兴的,这就是建国初期最蓬勃的工作热忱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
挥作用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一个建设祖国的梦想,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到鞍钢一个普通的
炉前工,概莫如是。
以这样的热忱下,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三结合,相互参与到对方的工
作里去,人人学习技术、精通管理、改良革新,不唯上、只唯实,每一个人在
自己的岗位上都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努力把它落到实处,各个班组之间展开积
极有益的劳动竞赛,个个争先恐后,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工厂努力向前,甚至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上级部门加以肯定和推广,赋予了它一
个响亮的名称。
鞍钢宪法。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
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可惜到了张红旗和谢援朝那一代,这套本该继续发扬光大的制度因为时代
的变迁被抛弃了,重新回到了苏联式的一长制,即厂长、经理负责制上去,然
后,国企改革的阵痛来临,工人由工厂的主人变成了企业落后的牺牲品,平均
式的大锅饭让国企失去活力,也彻底失去了生机。
这套被华夏抛弃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管理制度,却在西方人的研究
下焕发出生机,以至于当华夏某个企业代表团向日本的先进管理模式取经时,
人家惊异地告诉他们,这原本就是从华夏学来的。
不记得谁说过: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企业的活力所在,西方人总结出来
的精髓,原本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最为自豪的核心价值,却在一切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中丢弃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尤其让这些经历过大变革的老工人感
慨的是,如今在这个时代,他们又看到了曾经在自己的父辈身上看到的那种主
人翁精神,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精神是最富足的,当花花世界来临时,反
而丢掉了初心。
“人老了,活不到那么长,有些东西看不到,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工厂是工人的,我们才是它的主人。”
60多岁的老工人一声招呼,带领着自己的前辈,此时的青涩少年走向工作
岗位,把自己毕生的工作心得倾囊相授,让刚刚落地的那些傻大黑粗的苏联产
品得到升级,完成国家对鞍钢一期项目的要求,500万吨的钢产量。
这是一个并不算高的指标,不需要扩大投资,只需要内部挖潜就能达到。
前提就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份地调动起来。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所有的解放区在中央的号召下发起了支持鞍钢的行
动,大批有志于钢铁事业的知识青年、城市工人打起背包来到这里,他们既是
来劳动的,也是来学习的,鞍钢起到的就是一个培养新华夏第一代钢铁工人、
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来再反哺全国。
第六百六十五章 五合一的怪胎
1939年的最后一天,26岁的原新四军战士马宾搓了搓冻僵的脸,投入到新
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与他同组的是28岁的王玉清,他来自于延安中央组织部,做为重点培养的
管理干部,他们不光要学习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