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不够。”
“不怕,镇中放一个团,山上放最少一个营,从你的团里调,多了也施展不开,有一个营扼守,相互掩护,形成交叉火力,共军就算是插翅也难飞过去,我就不信了,他们真得比日本人还强。”
唐生海看着这位比自己低一级却升得飞快的家伙,熄了劝说的心思,乖乖地去执行他的命令,从第305团中抽调了一个营上山,布置机枪阵地,对山道和山下的目标进行弹道修正,同时检验两者之间的火力配备是否还有死角。
306团团长卢醒是张灵甫的同期同学,万家岭一役时原团长常孝德(也是黄埔四期)重伤难愈,他由中校团附升为上校团长,接任306团,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要塞本部,在军令的严厉催促下,全团2000余人一齐开展土工作业,抢修工事、挖掘濠沟、忙得不亦乐乎。
张灵甫本人拿着地形图四处走动,到处拾遗补阙,看看哪里还有漏洞,经过几天的整顿,总算让一片废墟的田家镇有了个要塞的样子,依托旧有工事他们吸取日军攻击时的教训,在周边设置了多个补充阵地,又在镇中建起多个坚固的掩蔽部,虽然缺少钢筋水泥,无法建起混凝土堡垒,但在张灵甫的心目中,已经足够了。
卢醒也很满意,能在几天的时间搞出相当的规模,足以说明了第153旅训练有素。
“旅座,现在本镇留下的唯一破绽就是江上了,只要对面的九江等地都在果军的掌握中,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应该比之前更坚固吧。”
张灵甫看了一眼长江的方向:“共军从江上来?焕然,你多虑了。”
卢醒拍拍自己的脑壳:“是,我多心了,共军怎怎么可能从江上过来,他们要是出现在这里,前面那么多部队,岂不是被打穿了。”
水上不太可能,地面又被挡住,张灵甫下意识地抬起头,今天是个好天气,晴空万里,这在冬日里可不多见,一个白色的点点似乎在快速地移动,他揉揉眼睛,这么小,不像飞机倒像只大鸟。
他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因为所有人都没见过这样的鸟,或是飞行器。
12000米的高空,一架银灰色的翔龙无人机飞过他们的头顶,安装在机头下腹部的数字摄像机开始工作,将一幅幅高清图像传回指挥部,40分钟后,便到达了目标上空。
武汉。
“高度下降至8000米,启动通讯中继模块,信号传输中。”
设在高处的信号塔达到全功率工作状态,稳稳地控制着300多公里外的无人机,地面控制室设在一辆厢式货车里,电力来自军用发电车,粗大的电缆线布满了整个营地,一直联接到指挥部。
画面稳定之后,操作员将无人机设定为巡航模式,以350公里的巡航速度掠过武汉三镇的上空,被长江、汉江分割开来的市区特征明显,几处标志性建筑比如东湖、珞珈山、龟蛇二山都被一一找到,以这些标志性建筑为参照物,一幅详细的市区地图很快成形。
“汉口机场的地图调出来,放大。”
罗荣恒、陈运来、肖华、李天佑等部队首长站在野战指挥部里,抬头看着大屏幕上的汉口机场一点点显示出细节。
“没几架飞机啊,那是容克大婶吗?”
“应该是,德国汉莎航空的一架ju52民航机,在1934年卖给了民国政府,经过一番改装,做为蒋的专机,另外几架应该是护航的战斗机,苏联的伊-16。”
“这是随时打算逃跑?”
“不好说,但是肯定有这样的计划,看到没,机场跑道上的阴影点,应该是去年我军轰炸后造成的弹坑,被他们填平了。”
“跑道够长,可以起降军用运输机。”
“那当然,汉口机场是重庆大轰炸的主要出发地,进驻过重型轰炸机。”
经过一年多的熏陶,罗荣恒他们这些山东领导已经有了足够的免疫力,李天佑晚一些,但是跟山东军区组建赶赴东北作战部队的时候,也见识了很多黑科技,因此对于300多公里外的实时侦察,并没有表现出异样,反而是南方局派到这里指导当地地下工作的青委主任蒋南翔和其他几位地方上的同志,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简直就像是一双眼睛盯在敌人的头顶,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监视,那岂不是想怎么打怎么打?
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
第七百一十章 远程无线通讯
武昌老城箍桶街一幢民居,大门紧闭,院子里坐着一个女人“咚咚”地捣衣,手上不停地同时,耳朵警惕地听着外头的动静。
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