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等地进行两三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等到开春的时候发起对日作战,现在我看可以提前到春节过后。”
“嗯,等到冬装和装备到齐,我看就可以发动进攻了,日本人的这个冬天很难熬啊。”
大伙对日本人民的境地表示了适当的同情,为了让他们尽快摆脱这种境地,只能勉为其难地打过去了。
第九百四十八章 史上最大铁棺材
长崎,三菱重工的起家之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大鼻子老外并没有稀奇的,做为日本最早一批“门户开放”的港口城市,长崎是知名的国际商埠,也是太平洋航线的东方重要中转口岸,往来的美国人几乎都会在这里呆上几天,形成了其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于华夏海军而言,这是自1886年北洋舰队出访日本以来,第一次有挂着华夏国旗和海军旗的军舰靠上长崎港。
“我很早就想来这里看一看了,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鲍里斯.奥尔格耶维奇.齐列津比科罗廖夫幸运,做为“苏联”级战列舰的总设计师,他在36-38年那段非常危险的日子里一直安然无恙,而相比之下连续两任海军的掌门人都被枪决,可谓福大命大。
叶辰现在可以听得懂一些俄语,没办法,两国之间结成了“同志加兄弟”的友谊,苏联人在拼命地学习汉语,华夏人也会主动地学习俄语,特别是经常要与他们打交道的部门。
“齐列津同志,你们当时拿到了什么情报吗?”
齐列津笑着摆摆手:“小同志,你休想让我犯错误。”
那就是有了,叶辰也不刨根问底,而同行的另一位华夏人就激动了,海南船舶重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凯等到船一停稳,迫不及待地拖着他们就走。
“2009年,我到日本考察,这里的人说什么也不让我进,因为里面在造“金刚级”、“秋月级”和“朝日级”宙斯盾驱逐舰,你知道现在他们在造什么吗?”
叶辰摇摇头,齐列津却现出一个奇怪的表情,华夏人也能得到这样的情报,大概是因为他们在拿下了船厂之后吃惊不小吧。
苏联造船工业很拉胯,同样的咱们的造船业也不咋地,谁让“江南厂”、“沪东厂”都没穿过来呢,林凯把全省的大大小小的船厂和修船机构包括海军的找了个遍,家底子比穷逼的日本都不如,更不用说大老美了,这会说不准就在下什么大大小小的饺子呢。
任务紧人手不够,装备嘛不能说落后但是量太小,听到海军完整地拿下佐世保和长崎,他马上向组织上打了报告,光荣地成为了接收团成员之一,还是专家级别。
“欢迎诸位的到来。”
长崎制船所社长松方幸次郎的身边站着一名日本海军军官,林凯也没有注意,直接向他提出要求。
“我们要看看二号舰。”
“请跟我来。”
一行人坐上汽车,造船所沿海岸线而建,大大小小的建筑掩没在山地之间,叶辰看到那些身穿蓝色工装的船厂工人,看到他们时,眼里流露出的复杂情绪,或许是仇恨、恐惧、希望兼而有之吧,如果不是到处都站着“新日解”的日本战士,不知道会不会扑上来。
造船所的范围相当大,一座船坞接着一座船坞,各种塔吊、厂房、电机林立,可以想像它曾经多么繁忙,很多船台上还停放着不曾完工的船体,有军舰也有民船。
一路上行人越来越稀少,站岗放哨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几次被拦下来检查证件,可想而知前面有多戒备森严,很快,他们就看到了被脚手架包围起来的船台,除了普通的工程遮护网,还有三层棕榈叶搭建的密实防护网,包裹着像一个巨大的蚕蛹。
“天哪,他们居然把它包起来了。”
齐列津在心里头默默计算长度,得出的数值吓了他一跳。
“当然,这是日本最大的秘密,就连内阁成员都没有几个人知道。”
林凯的话让叶辰心里一动,他顿时想起了什么,车子一路驶入船台,在出入口停下来,一行人跟着松方幸次郎走进去,里面做保卫工作的已经换成了“新日解”的海军人员。
“在下是长崎根据地队指挥官竹下宜丰海军中佐,已经接到上级指令,奉命接洽诸位,请往这边走。”
在出入口依然看不到实情,在竹下宜丰的带领下,众人沿着弯曲的上工通道走进去,等到进入工作面,整个船台的景象慢慢显露出来。
那是一条无比巨大的船体,外壳已经基本成形,上层建筑和炮塔还没有安装,露出预留的豁口,倾斜的船艏高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