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大人物

看不到游行示威的人群,警察和便衣随处可见,新闻全面向右转,所有对纳粹的指责文章不翼而飞,转而赞美起“欧洲的新秩序”来。

这样的美国,很容易让人想起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社会的样子。

由于形势变化,彭刚决定更加谨慎地选择武装斗争的时机,不到必要的时候,不再轻易暴露武力。

这个决定让拜亚特等年青党员有

些郁闷,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考验,正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得益于过去的历次行动,已经在黑人青年中享有崇高声誉,他们十分享受这一切,更希望通过武装行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已经到了一个压制自由的专制社会时期,符合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是时期动一动了,我们去西部来个海滨假期好了。”

彭刚从报纸中抬起头,告诉了他们一个新的决定,让这些年青人喜出望外。

6月的第2个周末,位于佛罗里达湾东部的一个小岛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当中的召集人是最早来到美国的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和他的妻子凯塞琳.哈里森。

其中还有来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和他的犹太人妻子罗拉,生于俄国,后来移居美国,拥有红军炮兵上校军衔的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匈牙利犹太人科学家爱德华.泰勒、德国犹太人学者克劳斯艾米尔尤利乌斯富赫斯、以及从莫斯科赶过来的低温物理学家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

从岛上唯一的小港口上陆,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小道走在高大的阔叶林中,可以看到在林间自由奔跑的梅花鹿,道路的尽头是岛上一个天然的淡水湖-西诺耶湖,让人惊奇的是,湖上竟然开着荷花!

“Oh,MyGod!SoBeautiful。”

三人齐齐发出惊呼,一群男子也驻足观望,这种美景可不多见,湖边的小木屋已经修缉一新,一位身穿日耳曼妇女传统服饰的女子站在屋边,微笑着向这边张望。

“凯塞琳,罗拉,欢迎你们的到来”

“奥西茨基夫人。”

“夫人好。”

“你可以叫我爱玛,孩子。”

“爱玛。”

奥西茨基夫人很高兴,她的女儿在欧洲上学,看上去也就这么大,眼前的妇女有着明显的日耳曼特征,而他们这群访客绝大多数都是犹太人。

“教授在屋里吗?”

“是的,他和我的先生正在讨论社会问题。”

奥本海默等人走入客厅,女人们则留在了外头,木屋搭建在湖边的沙滩上,一半的结构悬空于湖水上,宽大的露台可以放下一张圆桌,边上还能垂钓,从客厅一眼就能看到,露台上的俄式圈椅上躺着一个人,边上站立的男子有着蓬松的头发、大鼻子、嘴上叨着一个暗黑色的石楠根烟斗,那是20年代末访问欧洲时比利时王后伊莉莎白的赠品,出自伦敦最有名的工匠大师之手。

奇怪得是,他们走到了客厅到露台的门口,也没有听到任何人声,奥本海默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利奥.西拉德冲他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众人轻手轻脚地走到躺椅旁,躺在上面的男子骨瘦如柴,眼神却十分明亮,看到他们同样没有出声,只是用眼睛与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奥本海默蹲下身,用只有两个人才听得清的声音问道:“卡尔,阿尔伯特又在思考什么问题?”

躺椅上的男子全名是卡尔.冯.奥西茨基,看名字也知道是个具有容克贵族血统的日耳曼人,他是30年代德国著名的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由于反对法西斯、反对军国主义而被逮捕,一关就是5、6年,后来迫于社会舆论压力释放,却得了严重的结核病,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已经大为好转,只是身体有些虚弱。

奥西茨基还没有答话,一直沉浸于思考中的爱因斯坦突然开口,吓了众人一跳。

“为什么要社会主义,我想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众人面面相觑,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思考的并不是某个特殊的苹果为什么掉到树下的物理原理,而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

“照我的见解,今天存在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是这种祸害的真正根源。我们看到在我们面前一个庞大的工商业界,它的成员彼此在不断地拚命剥夺他们集体劳动的果实,这种剥夺不是通过暴力,整个来说,而是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例去进行的。在这方面,重要的在于认识到生产手段—那就是生产消费资料以及附加的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全部生产能力—可以合法地是,而且大部分已经是个人的私有财产。”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