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呢?”
“尼尔斯,德国人正在不遗余力地拉拢他,你知道他的个性,肯定不会和法西斯合作,盖世太保也许会采取极端的行动,我们不能失去他。”③
“小胡子想要他做什么?”
利奥.西拉德反问道:“你知道链式反应吗?”
利奥.西拉德所说的“链式反应”源于1939年2月《Nature》杂志上的一篇公报,名为: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一种新的核反应,公报的署名者是奥地利裔犹太人女物理学家莉丝.迈特纳和她的外甥,正在丹麦哥本哈根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奥托.弗里施,他也是奥地利裔犹太人。
而提出这个构想的人是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奥托.哈恩,他与莉丝.迈特纳是合作者,尽管后者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迫逃离德国来到了中立的瑞典,但双方依然经常通信交流彼此对科学的看法,公报发布之后并未引起过大的反响,因为此时的欧洲陷入了战争的威胁中,不过身在美国的利奥.西拉德等科学家却看出了其中的重大意义,当德国宣布于1940年起禁止捷克斯洛伐克轴矿石的出口贸易时,他们敏锐地感觉到,法西斯德国及其麾下的优秀物理学家们已经在将理论付诸实施。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发现的意义,或许将意味着一种新式的大威力武器出现在战场上,而如果让法西斯德国首先掌握的话,那将是一种何等深重的灾难!
爱因斯坦拿着烟斗的手一下子停滞了,这一天,西诺耶湖畔小屋的灯一直亮到了深夜。
而在岛的边缘地带,一些便衣三三两两地或立或坐,目光不时转向小屋的方向,他们接到的命令只是监视,因为这里头全都是大人物,一时半刻还惹不起的大人物。
①历史科研单位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而研制单位则在3000公里外的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试爆地点放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南部354公里外的阿拉莫戈多沙漠。
②节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③指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物理学家,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此时正在纳粹的统治下哥本哈根,他的名气虽然避免了纳粹的迫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迟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