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船的设计了。
好在他们有仿生机器人代劳,不用航天员跟着太空船去冒险。
不用吃不用呼吸的仿生机器人,不仅让太空船设计变得更为容易,同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使用空间。
操作繁复又具有极大风险的舱外活动,对于机器人而已直接走出去就行。
运输问题解决后,就剩一个最难搞的东西了。
这么远的距离,怎么把取到的能源传回蓝星和月球?
隔空传输能量不是没有,比如手机就可以无线充电。
可是,以光年为距离单位的无限能量传输
这难度可不是一个发光的小盘子就可以解决的。
江逸尝试着计算了一下可行性,结果发现这距离实在太离谱,别说传回来了,期间的损耗都是巨大的。
“一口气不行,如果有几个中继站呢?”
想到这儿,他的目光看向蓝星和太阳之间的这几颗行星。
他试着算了一下,虽然能量损耗依然巨大,但是至少存在运输回来的可能性。
“搞来搞去,还是得每个地方都踩上一脚。”
还好他早就搞出了可增殖纳米颗粒,不然在这一个个星球上建立能源中转站都是不敢想象的恐怖大工程。
搞个戴森球,结果为了实现它,中间要多研发几十个太空型新项目。
每个项目单单拿出来,都是现在蓝星不敢想象的玩意儿。
反正别人早就跟不上江逸的脚步了,他就继续一骑绝尘的先开拓吧。
理清了思路,江逸开始设计期间需要的一个个过渡高科技。
几个小时后。
“老公,吃饭了。”玉儿探个脑袋进来叫道。
“嗯,来了。”
一艘已经颇具形体的全新太空船,被江逸保存收到了电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