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太尉之后,李安也时时警惕自己,高处不胜寒,一切以小心为主。
自己这个太尉比汉朝的大多数太尉权力都要大,时间久了也害怕曹丕起一些异样的心思。
这是李安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李安刚开始就做好了决定,在曹丕没有称帝之前,尽量的加大自己的话语权,当曹丕称帝之后,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只要在后面把握住新政的方向,为曹丕这个帝王呐喊助威就可以了。
等到新政彻底稳定之后,身后自然会有一大批支持者支持新政,自己就想办法找个机会抽身离去。
毕竟许昌这个权力的漩涡,自己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依然怀念幽州的那种生活,去当一个幽州刺史开疆扩土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此时新政李安已经拉拢不少支持者了,绝大多数的商人和一些少数的世家,还有满宠这个尚书令。
而且趁着这次秋收,李安也有信心让陈群和身后的世家彻底向新政靠拢。
只要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哪怕后面没有李安来操控,为了利益和自身性命这些人也会拼命的维护新政。
就比如满宠,如果新政真的失败了,除了李安,他就是第1个要被清算的人。
离秋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许昌外的田地都开始硕果累累,根据外放官员的文书,今年各地都是个大丰收年。
许褚的4万军队一直分散流动在大魏帝国的领地,除了维护新政和打探情报,也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让百姓的生活环境一下就改善了很多,加上自己所分的田地,今年的免税政策,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期望。
特别是看着越来越硕果累累的田地,对于取代汉朝天下的魏国也有了很大的归属感和期望。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改朝换代能换来田地的丰收和太平的生活,他们估计没有多少人是会反对。
曹丕也成了名望最大的受益者,四处都是称赞他的仁政与贤明。
李安也并没有意外,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在秋收之后,曹丕的名望恐怕会达到顶端。
而自己的名望估计也会大升一截,不过肯定不如曹丕,毕竟曹丕有皇帝属性加成。
当曹丕带领群臣在许昌城外,收割了第1把稻谷,献祭上天之后,秋收正式开始了。
这次不仅是百姓大丰收,国家手中的官田也并不在少数,还有非常多的军屯田。
跟在曹丕身后的李安,觉得曹丕才是最开心的一个,一直都是面带笑容,看得出来心情非常之好。
而且曹丕身上的威严也越来越重了,越来越能看到曹操的身影。
不知道什么时候曹丕居然缓下了脚步,与李安持平向前走。
“先生最近可是有些怠慢了。”
曹丕有些开玩笑的说道。
这段时间李安除了上早朝之外,基本上都看不到人影,尚书台基本上也不去了,都呆在府中。
“陛下贤明,唯才是用,内尚书台有陈群满宠等能臣处理天下政事,外有大将军和诸位将军调兵遣将抵御敌军,我正好乐个清闲。”
李安也笑道回答,如同与好友聊天一般。
“父亲经常说你懒散,先生可不能如此。”
曹丕也对李安的态度非常喜欢,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明显能感觉身边人的变化,可也能明显感觉到李安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过。
依然和当初还是世子一样,尊敬而不失自我,这也是曹丕称帝之后,依然以先生称呼他的原因。
“先帝知我也”
李安也有些感慨,随后又说道。
“陛下放心,若有什么事随时吩咐,不过先让我偷闲半日。”
曹丕听着娘的回答,摇头笑了笑,并没有纠结此事。
“有空带妹妹来皇宫看看母亲,母亲可是一直叨念着你们俩。”
“是,陛下。”
“…………”
身后跟着群臣看着闲聊的两人,也不由得感叹曹家对李安的重视,在曹操时期就如此,没想到换了曹丕亦然如此。
甚至已经比过了曹仁夏侯敦这些曹家亲族大将,比他们更加受到曹丕的信任。
当然羡慕者也不在少数,可也不得不认可李安的才能,这次秋收之后,国库估计得富裕起来。
李安看是无所事事,这几天确是在府中写了一份对各地粮价调控的计划书,定死粮食的价格。
他非常清楚如此大规模的丰收,肯定会让粮价一跌再跌,但这却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