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恐怕同样不会好过,朱棣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对他痛下杀手。
姚广孝嘴角依旧挂着那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但朱棣无法看到的是,此刻他那双隐藏于袖中的手早已被冷汗浸透。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从朱棣身上散发出来的凛冽杀意!要知道,往昔朱棣对他都是毕恭毕敬,尊称其为“先生”,然而如今竟直接呼其名讳,如此变化足以表明朱棣这次是真的动怒了。尽管姚广孝智谋过人、手段非凡,但说到底他终究只是个凡人罢了,和其他人一样,对于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自然也不会成为那个例外。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缓声道:“燕王殿下请勿急躁,请先落座,贫僧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解释。”听到这话,朱棣冷哼一声,目光如炬般在姚广孝的面庞上停留了好一会儿。最终,或许是念及这位跟随着自己多年的老臣往日的功劳与情谊,朱棣还是选择给对方留了几分薄面。于是他转过身去,作势就要往那蒲团上坐去。然而就在他刚迈出脚步的瞬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脚尖猛地一旋,整个人又迅速转了回来。紧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过姚广孝手中紧握的水杯,二话不说便仰头大口大口地灌了起来,喉咙里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响。待杯中水见底后,他才心满意足地放下杯子,然后略带埋怨地瞪了姚广孝一眼,开口说道:“我都跟你讲过多少回了,如果大师您真想清修,城中多的是合适的地方供您建造寺庙。可您偏偏要躲到这半山腰上来,每次来探望您都得费好大一番功夫,真是让人头疼!”行至半山腰时,那匹马便再也无法继续攀爬山路了。朱棣索性弃马而行,凭借着自身良好的体力,一步一步地向着山顶攀登而上。尽管如此,长时间的跋涉还是让他感到口干舌燥。此时,站在山顶的姚广孝见状,呵呵一笑,缓缓伸出手来,向朱棣做出一个邀请其落座的手势。朱棣微微点头,迈步走到蒲团前,刚一坐下,便听到姚广孝轻声说道:“官场黑暗,老僧我实在不喜欢与那些人打交道,所以才选择躲在此山中,图个清静自在。”朱棣闻言,身子猛地一颤,随即便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紧紧盯着姚广孝。沉默片刻后,他开口问道:“先生既已表明不喜与人交往,那又为何要卷入这次的事件之中呢?”显然,朱棣心中的怒气尚未完全平息,话语间仍夹杂着不少火气。就在这几日,北平西边竟然出现了当年战争后遗留下的部分明军残部。朱棣向来就是个急性子,听闻此讯后,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人马前去处理此事。然而,待他将这些事情妥善解决,踏上归途之时,却意外听到了有关北平和新城之间的种种流言蜚语。意识到事态严重的朱棣不敢有丝毫耽搁,快马加鞭地赶回了燕王府。之后,朱棣当机立断地出动人手展开全面调查,誓要揪出那个在幕后操纵一切的黑手。然而,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所有线索竟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姚广孝!得知这个消息时,朱棣不禁微微一怔,满脸惊愕之色。他实在难以相信,向来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姚广孝居然会牵头做出如此之事。需知,正是由于姚广孝从不争权夺利、不图虚名实利,朱棣才对其委以重任,视之为自己最为倚重的头号幕僚。毕竟,在朱棣心中,姚广孝始终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倾尽全力扶持他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帝王宝座。一直以来,姚广孝都是全心全意地为他朱棣的利益着想,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但此次事件却让朱棣大失所望,他怎么也想不通姚广孝究竟为何会突然有此举动。就在这时,只见姚广孝面无表情地缓缓走到朱棣面前,然后泰然自若地坐在了他的对面。那张脸上依旧如往常一般波澜不惊,仿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毫无关系。“燕王殿下,您可知前些日子长孙曾向我询问过何事?”姚广孝突然开口说道。听到这话,朱棣先是一愣,随即便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瞻基?”他有些狐疑地反问道,心中暗自纳闷姚广孝为何会在此时提起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琐事。不过,看到姚广孝嘴角边那若隐若现的一抹微笑后,朱棣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决定顺着对方的话头追问下去:“他到底问了你些什么?”姚广孝那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紧紧地锁定着朱棣的双眼,仿佛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看穿他内心深处的每一丝情绪波动。只见他面色凝重,缓声开口道:“他当时一脸天真无邪地望着我,奶声奶气地问道:‘未来二叔会抢我的皇位吗?’”话音未落,只听得“噌”的一声响,朱棣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瞬间从座位上弹起,满脸怒容,双目喷火般地瞪视着姚广孝,厉声喝问:“究竟是谁教唆他说出这般大逆不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