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很多观众可能也都不知道。”
“其实电影并不仅仅是简单地靠院线票房盈利的,尤其是文艺片,很多人都以为文艺片就大概率是亏本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陆严河说,“就以《热带雨季》为例,它虽然还没有上映,据我所知,它已经卖出了国内的网络播放权、电视台播放权,还有包括额外付费点播,包括还有一个商务合作。”
彭之行问:“是大部分文艺片都可以做到这样吗?”
陆严河摇头:“也不是,这个就要看发行方的发行渠道,包括这个电影本身受市场关注的程度。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的文艺片可能只有院线票房收入,国内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版权收入,再加上一笔海外发行收入。”
“那按照我的理解,其实还是要有像你这样的大明星主演,其实文艺片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关注。”
“其实也不是。”陆严河摇头,“在我们国内有点过度依赖院线票房,过度依赖明星,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国内电影市场发展得很晚,到目前也就二三十年,所以,很多的收益渠道,并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去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你像dvd,虽然现在流媒体崛起,在我们的理解中,其实这已经没有什么人买的,但在欧美,它从家庭娱乐收入,慢慢地转型,开始变成了一个面向影迷群体的、昂贵的收藏品,就像现在的黑胶唱片,虽然销售数量小了,但产业转型之后,销售价格却成了收藏品的价格,它们仍然找到了新的方式,继续延续碟片这一形式,对电影方来说,当然也仍然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但是在国内,本身dvd这种市场就没有真正大面积地打开过,有一段时间它蓬勃发展,是盗版,所以,要说产业转型,说实话,它一开始就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过,更不用说转型了。”
大家听着这些,点了点头。
“实际上,中国的市场非常大。”陆严河最后说,“这个行业现在很多人只能去一遍遍地复制一个成功盈利的模式,却无法开发新的盈利模式,导致电影的盈利渠道,非常受限。”
“那灵河现在做了什么?灵河的电影,除了你刚才所说的那些,有别的盈利模式吗?”彭之行问。
这是他真的很好奇的。
陆严河笑着对镜头说:“这些太专业了,节目的观众也未必想听,你们尽量剪掉吧。”
说完这个,陆严河才介绍。
“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商务合作,像《情书》,我们就跟咖啡、零售等十几个品牌进行了商务联名合作。像《胭脂扣》,其实大规模放映结束以后,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做特别观影活动,一场下来虽然只有几万元的票房收入,但是我们一年能够做大约一百多场。
“不仅我们组织,我们灵河的版权运营部门,其实也在不断地给一些活动授权电影播放,当然,这是主动去谈的,以前大家是没有这个意识的。
“像有的城市做中元节活动,我们会主动去谈,在这个活动里做《胭脂扣》放映。
“你知道,类似这样的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多的,关键是有没有人有心去沟通这样的合作,去拓宽电影的运营范围。”
“也是因为这些电影本身就很经典。”彭之行说。
陆严河点头:“其实经不经典的另说,现在的电影公司,谁家手里没有一些经典片子的版权,但问题是整个行业都在追逐头部,都只盯着那些卖了几十亿票房的电影,大家都想着一口气吃一块大的。我说的这些,大家未必不知道,但在他们眼里,这都是蝇头小利,不值得做。”
“其实我听下来之后,我觉得你说的这些,确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彭之行说。
陆严河点头。
“但这才是常态,不是吗?”陆严河说,“你看,《武林外传》在江芝打造了一个七侠镇,专门请编剧写新的剧本,招募演员做实景演出,从筹备到正式开放,好几年的时间,人家没有赚快钱,也不是只打算利用这个剧的热度,赚一两年的热钱,所以,他们慢慢就做出了口碑,很多去过的人都在夸江芝的诚意。”
陆严河笑了笑,“其实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你知道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灵河做的电影,都是这么小成本的电影?好像灵河的电影,也不是不能卖出大票房来,比如《情书》,你知道,有很多人想让我做《情书2》。”
“我理解你为什么不想做《情书2》,但我确实也很疑惑,灵河为什么不做大片?”彭之行说。
“因为没有这个实力。”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