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直言,“我不希望灵河成为一个被别人影响的公司,所以,这家公司没有任何融资,也不接受股权交易。那实际上,这就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只是阴差阳错地做了几个成绩很不错的作品出来,它的本质还是一家小公司,做大片,成了当然是好的,要是没成呢?亏了呢?一部片子几个亿亏进去,那这个公司就直接可以关门了。”
其他人若有所思。
“我不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我也认为,多大本事端多大碗,一步一步慢慢来,积少成多,最关键的是,只有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地走了,你才不会因为走得太快而摔跤。
“这也是我认为灵河为什么要尽可能地拓展它版权运营范围、收入来源的原因,哪怕很多时候,它就是一点蝇头小利,没关系,多一条路,多一点有备无患。”
陆严河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已经超越了一个艺人需要了解的范畴,可是,这又让他们都有所启发。
每一个艺人,其实都是一个小公司。
他们就是这家小公司最核心的商品。
陆严河所说的这些行业问题,又何尝不是他们作为一个明星艺人在包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他们陷入了同样的怪圈,同样感到一种“内卷”式的同质化营销。 也同样,他们的事业规划和策略,都是冲着那个一口气能吃下一大块的方向去做的。
没有积跬步以千里,也不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力量。
宋林欣忽然感慨。
“我突然在想,这几年,我写了不少歌,其实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每一次拿出一首新歌,如果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或者是平台数据不是很好,就会质疑自己,会变得焦虑,然后这样的心情就会让我更焦虑下一次的创作,下一次拿出来的作品,有多少歌迷会喜欢?这是不是又是一次我自嗨的创作?”
苏晓惊讶地问:“你的歌已经很火了,你还会这么想吗?”
宋林欣点点头,转头看向秦智白。
“你会吗?”
秦智白摇头,“我不管别人的评价,我只写我想写的歌。”
“你也不会因为写的歌反馈不佳就焦虑?”宋林欣问。
秦智白:“不会,现在已经比我预期的要红了,我不想这么红。”
“……”宋林欣一时有点不知道该跟秦智白说什么。
颜良一笑。
“秦智白他从出道开始就没有想要大红大紫,你从他这里找认同感,找错人了。”
宋林欣:“我还以为他改变主意了呢。”
秦智白从出道开始,就是一个只想做音乐的歌手。
除了《年轻的日子》,他的工作基本上全部跟音乐有关。
而且,他也很牛,在影视ost这么火的当下,他几乎不接ost。
宋林欣跟他同为歌手,但两个人的路线却很不一样。
宋林欣还是更加主流、大众的路线,秦智白就比较走小众、独立、非传统明星化的路子。
主要是秦智白家里太有钱了,他没有一点生存压力,进演艺圈纯粹就是为了梦想。
宋林欣马上说:“那你回头录《中国好歌曲》这个节目,你能体会那些学员们想红、想要赚钱、想要改变人生的心情吗?”
秦智白反问:“我为什么要体会?我只需要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歌来就行了。”
宋林欣一时哑口无言,因为她发现秦智白说得很对。
她无话可说。
-
每一次录《年轻的日子》,陆严河就会觉得,人和人之间真的太不一样了。
就算是看上去性格相似的人,最终也有天差地别的差异。
但是,天差地别的人,也会有共性。
在《年轻的日子》这一群人中,陆严河感受到的共性,是都有一点“理想主义”。
大家的身上都还保留着一些非世俗的东西。
而且,最重要的地方是,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还愿意把他们之间的连接——《年轻的日子》这档节目,视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并努力地维系下去。
录到第六季,大家在这档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几乎都最大可能地放下了戒备,不去在意镜头。
这是他们和节目组之间慢慢培养出来的信任。
即使他们说错了一两句话,在剪辑的过程中,李真真也会把那些可能会引起非议的话给剪掉,而不是保留在正片里。
节目一定是非常保护他们的。这也是节目的调性,即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