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8章 魏7

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着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

早年经历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在汉灵帝时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擅长随机应变,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汝南人许劭以知人着称,他也曾评价曹操为“太平时的奸贼,乱世时的英雄”[] (孙盛《异同杂语》记载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 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崭露头角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时称雒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他们难以中伤曹操,只得以举荐为名,将其明升暗降,外调为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令。[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171]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朝廷令公卿按民谣检举刺史、二千石为害之人。当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看着宦官的脸色行事,收取贿赂。宦官子弟宾客,贪污卑鄙,许戫与张济不敢过问,却虚报纠举二十六个处于边远小郡清廉惠政的人。官吏和百姓到京师申诉,陈耽和曹操上书:“公卿的检举,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是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其言忠切,汉灵帝因此责备许戫和张济,并将因谣言而被问罪的官员全部拜为议郎。] 而后,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便不再进言。

不想错过《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