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贵胄,唯汉独尊,孤绝不允许任何人造谣惑众,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皆以谋逆论,绝不姑息!”
“殿下圣明。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诸臣拜服。
拜的心甘情愿,服的理所应当。
即便国朝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还是以建虏为蛮夷,就不要说丝毫未受华夏文明之光辐射的西夷了。
这是五千年传承的荣耀,是根植于血脉的高贵。
这也是朝野对天主教十分反感的原因之一。
天主至高,又置道主佛祖于何地?又如何论述天子地位?
“内阁。”朱慈烺点名。
“臣在。”孙传庭代表内阁辅臣出列。
朱慈烺说道:“钦天监,职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因其学深奥,渐为世人神话,以至于将天象与世事联系,岂非荒谬?
且今钦天监日趋无能,竟出了李祖白此等败类,不可不改。
内阁携各部,考察钦天监上下,不合格者全部罢斥,有罪者依法惩处,即日起,废钦天监,设历法司,归农部,设气象司,归交通部,设天文司,归文部。”
“臣遵旨。”孙传庭应下。
钦天监一拆为三且归属三个部,没有什么不好的。
“首辅当认真考察人选,本宫希望有生之年,能在今天知道五天后晴雨,能在今年知道十年后去何地看日食月食。”朱慈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历法不必说,不是不重要,而是所有人都知道历法的重要,无需多说。
改了钦天监,朱慈烺继续说道:“天灾与人事牵连不断,乃是因为教化不彰,百姓不知其中道理,而李祖白之流能够推广邪说,皆因百姓以文化人为尊,以至于轻信其言。
首在教化。
本宫欲以毕生之力,教化天下,最终使得天下人人皆读书识字明理。”
“殿下志向高远,若能实现,功德远超孔圣。”文部尚书刘理顺唱了赞歌,继续说道:“然而朝廷收支皆有定数,难以承担天下布学的开支,且教师缺乏,若是选派非人,危害极大。”
“殿下,钱粮可以想想办法,教师确实无法解决。”户部尚书邱瑜说道。
“民意亦不可不虑。”阮大铖出列道:“寻常人家,孩童五六岁便开始做家务,七八岁即劳作,实乃家庭不可或缺,恐怕百姓不愿意放其入学。”
文化的事,能下沉到泥腿子?
咱也不说反对,就把问题摆出来,看你怎么解决。
解决不了,那就维持现状。
十有八九解决不了。
钱粮挤一挤总会有的,大不了苦一苦士绅甚至哭一哭周边小国,师资你怎么解决?
无法变出来,更不能随便派人。
地方官坏了,也就地方百姓苦几年,教师坏了,最起码带坏两代人,甚至能教出一群反贼出来,还是从小洗脑死心塌地造反的那种。
很多想着文化垄断的朝臣等着太子收回成命。
“本宫未曾想过一日之间普及全民教育,此乃毕生所为之举。”
朱慈烺环顾诸臣,继续说道:“钱粮可以筹措,教师可以从军中选派。
去年大战,军中伤残者三千余,其难以继续服役,重残者甚至难以劳作,然而其口能言,手能写,且知忠义,会识字算数,足够作为蒙童启学教师。
待初步教育完成,可入县学,且启蒙教师亦有培训,会持续进步。
至于百姓意愿,百姓有何不愿意?
让子女操持家务下田做工,是因为其子女只能做这些事,没有选择,他们并不愚昧,知道读书是出人头地最好的途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当机会出现,有多少父母会阻止子女入学?”
女孩上学的可能性不大,男孩尤其是嫡长子大概率是被送去学校的,只要学费能够承担,若是读书出色,举族供养!
这种做法,不只大户人家懂,平民也懂,之所以不做,是因为承担不起,也是没有机会。
“南直隶文风鼎盛,百姓多向学,河南山东流民移民刚刚安定,村落新设,增建一座学堂不在话下。本宫之意,便从三省开始,今年设村学并派教师。”朱慈烺说道。
“殿下圣明。”孙传庭出列道:“臣领内阁与各部制定计划,一个月内拿出方案,年底各村学投入运行。”
村学,除了能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以外,还能有效地压制地方豪强。
朝廷统治不下乡,并非朝廷不想下乡,而是县里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