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定价八两,真的是良心价了,毕竟从南交趾运过来要花不少运费呢。
不只是运费,还有人头钱。
各个赏金团队之所以趋之若鹜,是因为一个女人价值五两,不然就赏金猎人的尿性,能留下活口都是因为自己要玩。
王大春和陈梁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很快把女子分配了下去。
没分到的自然失落万分,却也坚定了学习官话的决心,同时懊恼自己没听劝。
当初王大安陈梁可是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把存粮卖出去的,不过因为没有惩罚,成效不显,但如今有了奖励手段,工作做起来又不一样了。
不知不觉,响应官府政令的种子埋进了百姓的心里。
此时,曲阜县下的大孔村里,巡抚吕大器正在村学堂外面张望着。
见村民们认真上课的模样,吕大器很是满意。
“抚台,现在都知道学官话才能分媳妇,都积极的很。”村长曹志行说道。
“官话普及是太子钦定的政策,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吕大器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别的地方多移民,没有宗族,曲阜孔氏虽灭,宗族犹存,此乃政令通达乡野的阻碍,教育有利于削减宗族的影响力,也是你们树立权威的过程,莫要懈怠。”
“抚台放心。”曹志行拍了拍腿,道:“那些宗老还想把持乡里,做梦。”
他小腿没了。
山东的村长与教师都是退伍的伤残老兵,因为时间不长,这些老兵依旧努力践行太子的指示——全民扫盲,扫除宗族影响力,政令直达乡间。
因为官员有限、交通不便、懒惰等原因,大部分县衙只要税收上来,对乡间的治理一般是外包的,这就是豪强产生的原因。
而豪强的产生,必然伴随着盘剥与压榨,也就是说百姓在供养官府之余还要供养豪强,而豪强对国家却无益处。
这么亏本的买卖,太子怎么能允许呢?
正好山东人口大减,地方宗族基本被扫空,太子便以山东为试点,全面推行村官制度。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最起码就收税来说还是很有效率的。
作为新复之地,山西肯定也要全面推行此策的。
虽然先后被建虏与闯贼占据,然而山西的豪强依旧存在,加上李自成尚未剿灭,太子便进了山西。
然而太子的首要任务却非推行新政,而是处理降官。
第一个就是杨永裕。
莫说太子不知道杨永裕曾经劝李自成开显陵,就是知道了,在李自成未挖显陵的情况下,也必须当做不知道。
因为杨永裕确实帮助官军拿下玉峡关与壶关等要地,让官军不费吹灰之力进入了潞安府。
“尔等及时举义,实属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朱慈烺安抚道。
“臣惭愧。”杨永裕顺着杆子往上爬。
自称“臣”,不只是把君臣名分定下来,还要把献关的功劳做实了。
“尔等功劳,本宫已经记录,等战后一并封赏,官职亦一体安排,目前随本宫左右听用。”朱慈烺说道。
“谢殿下隆恩。”杨永裕等一干降官拜下。
心里松了一口气。
已经逃进罗汝才同样松了半口气。
之所以是半口,是因为他丢了防区,还不知道李自成会怎么处置他。
罗汝才也委屈啊,毕竟潞安府叛变让他腹背受敌,能把部下带出来已经侥天之幸,不可能要求他把明军打回去。
有这个本事,谁还跟李自成混啊,早就自立称帝了。
李自成也知道罗汝才的难处,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安慰了一番,然后让他取道去太原。
不只罗汝才,刘宗敏同样收兵北上。
李自成要在太原与明军决一死战,成则继续盘踞晋地,败则……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