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对方投降后杀掉,谁都说不出什么不对。
充分利用了敌人只求活命的心思。
此时,草原上,额尔德尼栋岱青领着一部人马正往北而去。
“台吉,这不是去归化城的方向。”副将巴图说道。
“去归化城做什么?”额尔德尼栋岱青问道。
“皇上诏令归化城汇合的啊。”巴图回道。
不明白额尔德尼栋岱青为何这样问,执行多尔衮的圣旨不是天经地义吗?
额尔德尼栋岱青第一时间选择追随多尔衮,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可是多尔衮的铁杆追随者,根本不应该说这话。
“我之所以追随多尔衮,是因为他足够强大,跟着他能壮大部落,事实证明确实获得了许多土地和人口,甚至一度成为各部之首。
奈何好景不长,一败再败,翁牛特部众损失惨重,获得的土地丢失殆尽,要是再追随多尔衮,怕是翁牛特部要消失在草原上。”额尔德尼栋岱青说道。
“台吉说的不错,只怕多尔衮不肯放手,以至于发兵征讨。”巴图说道。
“他有这个心,也有这个胆,却要有这个实力。”额尔德尼栋岱青冷笑着说道:“多尔衮当务之急是在西域站稳脚跟,你以为准噶尔各部就那么老实吗?”
“台吉的意思?”巴图犹疑不定。
“看多尔衮能带多少兵马回去。”额尔德尼栋岱青说道:“就算他带的兵足够多,准噶尔各部不敢公开反叛,各种阳奉阴违少不了,没有三五年时间,他理顺不了这些事。
等他控制了各部,估计明军就出关了,到时候他自顾不暇,哪可能发兵攻打翁牛特呢?
我们要是还追随多尔衮,等明军出关的时候,免不了被抛弃的下场,还不如直接投了明国呢。”
“台吉英明。”巴图心悦诚服地说道。
以前跟多尔衮吃香喝辣,如今只能吃糠咽菜,苦日子倒也罢了,还可能被抛弃,就跟古北口守军一般的下场。
总不能指望明军再次出现疏漏吧?
真的是死不瞑目。
于是,巴图跑前跑后,传达额尔德尼栋岱青的精神。
因为撤退时的大混乱,额尔德尼栋岱青麾下六千多人马有一半不是他的部落人,却没有一个反对额尔德尼栋岱青脱离多尔衮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很实际的,交朋友无所谓对方成败得失,选老大的时候,谁愿意跟着失败者混呢?
这方面,倭国人也是一样的心态。
德川家被灭了。
动手的是尼子兴久。
其部主力三千人,全部装配了来自大明的火绳枪,哪怕是大明淘汰的火器,依旧领先倭国诸大明。
不过区区三千人,自然不足以镇压倭国。
若是各大名团结一心,尼子兴久绝不可能杀进江户行改朝换代之路的,奈何各大名齐齐选择了观望。
没有一家大名响应德川的勤王诏。
先是朝鲜之败,后又琉球大败,紧接着江户之焚,降国号送人头,德川家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各大名离心离德,且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就在尼子兴久宣布自己将继承倭国国王位而大明没有任何反应,立刻有大名发布了讨逆檄。
尼子兴久杀害国王,叛逆篡位,祸乱倭国,人人得而诛之!
有人带头,早就蠢蠢欲动的各藩主立刻跟上。
为了讨逆,先把阻碍讨逆的帮凶给灭了,旁边的某某就是叛逆帮凶,非得灭其藩收其地才能保证讨逆成功。
一夜之间,各藩厮杀不休,倭国彻底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