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时分,太阳毒辣,路边的小树苗蔫蔫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活。本文搜:当看书 dangkanshu.com 免费阅读
即便如此,道路两旁依旧有军兵在种树。
“要说太子善政众多,这种树是首屈一指的,想当年本王曾经来过京师,那真是一棵树都没有,想找个遮阴的地方都没有。”朱伦奎说道。
袁时中说道:“等一路种到西域去,或许能解决京师春天的风沙之苦。”
“会有那么一天的。”朱伦奎说道:“以陛下神武与殿下睿智,西域必然要收入囊中的,何况建虏在往那边跑。”
“可惜不能参与其中。”袁时中说道。
“是啊,已经有了安排,无可奈何啊。”朱伦奎感慨道。
就在两人闲扯时,亲兵狂奔而来,道:“启禀大王,永王定王距离五里。”
“走,去接接。”朱伦奎翻身上马。
不一刻,看到了朱慈炯兄弟俩,朱伦奎远远地叫道:“两位王叔何以姗姗来迟?”
朱慈炯俩人同时下马行礼,口称“周王”。
论辈分,朱伦奎比两人都小一辈,但是年龄大,又有功劳,称“王侄”有些不礼貌,所以两人并未顺着周王的称呼走。
朱伦奎也没在意,拉着两人说道:“殿下欲以我与鲁王周王协同韩王攻灭倭国,因此召回京师,恰好听说两位王叔回京,便等了两天。”
解释了不是偶遇,朱伦奎继续说道:“倭国虽孤悬海外,然而人口众多,汉家文化深入人心,算是开国的好地方,二位王叔有没有兴趣就封倭国?”
“打仗就算了,封地没兴趣。”朱慈炯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又补充道:“区区弹丸之地封六王,太过拥挤。”
“四王倒是差不多。”朱慈炤说道:“我还是中意南方,到时候周王多支持人口啊,倭国人打南蛮还是挺好用的,我用南蛮人跟你换。”
“可以,不过王叔要快一点,不然仗打完了可不好迁徙。”朱伦奎说道。
只要两小只不去倭国就行。
就跟朱慈炯说的一样,倭国封六王实在是太挤了。
这就是朱伦奎等候两人的原因。
确定了两人心思,朱伦奎拉着两人上车,摇摇晃晃中闲聊进了京城。
唐王朱聿键跟鲁王朱弘桓提前到了。
五王会聚后,没在京师久留,直奔昌平。
长陵埋的朱棣,跟唐鲁周没关系?
当他们还是藩王时,就要老老实实去磕头。
十二帝挨个拜过去,半个月时间没了,冗长又繁琐,实在是无可奈何。
当五人再次回到太子面前时,额头是红的,膝盖是痛的,灰头土脸的。
“五位辛苦了。”朱慈烺安慰道。
“份内之事,有何辛苦可言?”辈分最大朱聿键代表诸人讲话。
这半个月,几个人就攻打倭国做了充分沟通,朱慈炯朱慈炤可以做个监军,却绝对不会同意封藩倭国的,唐韩鲁周以唐王为首。
朱聿键是第八世,朱璟溧是第九世,朱弘桓第十,朱慈炯第十一,朱伦奎第十二,辈分十分明确。
而且就能力来说,几人还是挺服朱聿键的。
太子也看出了几人以朱聿键为首,问道:“诸藩对攻打倭国有何意见?”
“殿下,唐鲁周三藩各有王卫三千,韩藩八千,不足以攻灭倭国,须得扩军。臣请殿下开恩,从各藩旧部中择取兵将。”朱聿键回道。
山东之战后,朱弘桓留居南京学习训练,北伐时,唐周二藩军队被抽调,如今三藩各有三千兵。
如果是南下抢地盘,绰绰有余,最多就是发展的慢一些,打倭国是不够的。
倭国人更加开化,组织程度更高,四藩两万兵马足够打仗,却无法展开有效的占领。
“本宫计划,三藩前往东阳,以报仇为名各招募一万军兵。以东阳土著对倭国的仇恨,招募一万兵并不难。
另外从各处抽调两千精锐补入王卫,凑齐一万五千军队。装备可以先行赊欠,待四藩瓜分了倭国并有了稳定收益后,定期偿还。”朱慈烺说道。
朱聿键盘算了片刻后说道:“殿下,六万军队怕是依旧不够。”
“这是韩王计算出来的兵力。”朱慈烺说道:“目前倭国烽烟四起,国力削弱的厉害,其民流离失所,饱受摧残,极大地削弱了抵抗意志。只要四藩策略得当,倭人必蜂拥投效。”
只要不跟移封琉球的土司和楚王一般倒行逆施,倭人必然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