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82章 有我无敌(187)

镇母铃的余响在晨光里荡开最后一圈涟漪时,我正蹲在瓦窑村的晒谷场边,看着王奎被烧焦的衣角在风里颤动。_小′税¨宅^ ·罪/芯*漳¢洁_埂·薪+筷?那截从焚铃窟带出来的布料上,还沾着未烧尽的白草灰,捻在指尖能搓出细碎的绿光,像碾碎的萤火虫翅膀。

“他魂头硬,烧不透的。”穿蓝布衫的婆婆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胸前的铜铃换了新的红绳,铃口卡着片镇铃草的叶子,“老陈家的坟地在村西头的槐树林,每座坟前都埋着半截铃铛,你去那儿等着,说不定能撞上他的‘回魂铃’。”

槐树林的土是黑褐色的,带着股甜腥气。我按婆婆说的,在最老的那棵槐树下埋了半块龙形佩,红珠朝上。等了约莫一个时辰,树影在地上拖出的长度刚够绕树干三圈时,脚下的泥土突然轻轻震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地下拱动。

扒开浮土,露出只青铜铃,铃口朝上,里面盛着汪清水,水面上漂着片柳叶,叶尖沾着点暗红——是王奎的血。我刚想把铃铛挖出来,水面突然起了层涟漪,映出个模糊的人影,胸口插着半截箭,正朝着槐树林深处跑,身后跟着无数只跳动的铜铃。

“是王奎的残魂。”婆婆不知何时跟了过来,往铃口撒了把米,“他被铃守的‘追魂铃’缠上了,不把铃经拿回来,魂头不得安宁。”

水面的影像突然碎裂,青铜铃发出“叮”的一声脆响,震得槐树叶簌簌掉落。我这才发现,每片叶子的背面都刻着细小的字,连起来竟是段口诀:“焚铃窟,子母分,铃经出,万魂奔。”

“铃经能召唤所有被铃铛吞噬的魂魄。”婆婆用拐杖拨开地上的落叶,露出下面的青石板,板上刻着幅地图,标注着“锁龙渊”三个字,“铃守要去那儿,用万魂血祭,炼出‘通天铃’。”

锁龙渊在秦岭最深处,据说那里的水是黑的,能把人影照成铃铛的形状。我和婆婆顺着青石板下的密道往山外走,道壁上的凿痕和子明侯墓里的如出一辙,偶尔能看到嵌在土里的青铜碎片,拼起来正是镇母铃的另一半。

“子明氏的后人没断根。”婆婆摸着碎片上的云雷纹,“当年逃出来的那个,娶了瓦窑村的姑娘,传下这密道,就怕有一天铃祸再起。”

密道尽头连着辆废弃的拖拉机,车厢里藏着个帆布包,里面是几套干净的衣服、一把猎枪,还有张泛黄的照片——穿军装的男人抱着个婴儿,背景是锁龙渊的黑水河,岸边立着块石碑,刻着“禁止入内”。

“是王奎他爹。”婆婆认出照片上的男人,“当年在这儿守林,就是为了看住锁龙渊,后来被铃眼的人害死了,尸体扔进黑水河,连骨头都没捞上来。”

我突然明白王奎为什么拼死也要阻止铃守。这不是简单的恩怨,是两代人的宿命。帆布包的夹层里还有张纸条,是王奎的字迹:“黑水河底有‘沉铃阵’,用活人当锚,镇着通天铃的半成品,铃守要毁阵取铃。”

拖拉机突突地往秦岭深处开,越靠近锁龙渊,空气里的腥味越重。路过个废弃的水文站时,发现门口挂着十几只青铜铃,铃口都对着黑水河的方向,铃身刻着的人脸正在慢慢扭曲,像是活了过来。

“是铃眼的前哨。”婆婆摘下发间的银簪,插进最近的铜铃里,铃身突然裂开,流出黑色的黏液,“这些铃里养着‘水鬼’,专拖过路的人下河当祭品。”

黑水河的水果然是墨黑色的,表面漂浮着层油腻的泡沫,隐约能看见水底有东西在游动,不是鱼,是无数只手,正抓着河床的石头往下拽,像是在加固什么。对岸的悬崖上凿着个洞口,洞口的岩石被熏得漆黑,显然刚有人用过火。

“沉铃阵就在洞口下面。”婆婆指着水面上漂浮的竹筏,筏子上绑着个稻草人,穿着破烂的迷彩服,胸口插着半截箭,和王奎的样子一模一样,“他们在用替身引魂,想让王奎的残魂替他们趟阵。”

我刚想划着竹筏过去,黑水河突然掀起巨浪,一只长满绿毛的手从水底伸出来,抓住筏子的边缘,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无数只水鬼顺着竹筏往上爬,腐烂的脸上嵌着铜铃,铃口对着我的眼睛,发出蛊惑的声响。

“闭眼!”婆婆将镇母铃扔过来,铃身的红光在水面铺开,水鬼碰到红光就化作白烟,发出凄厉的惨叫,“这些都是沉铃阵的祭品,被铃铛锁在水里,永世不得超生!”

竹筏在巨浪里颠簸,好不容易划到对岸,洞口的火把突然亮起,照出铃守的身影。他站在洞口的石台上,手里举着铃经,正对着黑水河念咒,河底的手突然加快了动作,河床的石头开始松动,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青铜铃,组成一个巨大的阵法,阵眼处插着柄青铜剑,剑穗上的玉坠正在发光。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