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秀才后,是有很多优待的,这里介绍主要的几点:
1.见官免跪:在古代公堂上,无论是地主还是平民,见到官员都是要下跪的,不下跪的话还会被追究责任,这是一种等级制度。=*D0\0?·&小?说.?网%? ?~更°%新*最?快·×!
官员们也是读书人出身,制度上他们与秀才是平级,所以秀才不需要下跪,只要正常行礼就可以了,通常还会给他们赐座。
2.免除赋税:封建社会百姓们辛苦一年所得的粮食要上交一部分给朝廷,遇到贪官污吏还会加重赋税,平民百姓们苦不堪言,即使在太平盛世,平民也只能勉强温饱,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
然而秀才家中,则有20亩地不需要向朝廷缴纳钱粮,这样秀才家中就算只正常从事农耕也会比普通人家富裕。
3.免除徭役:古代成年男子需要定时为朝廷服徭役,往往服役的地方都比较偏远且环境恶劣,例如修筑长城、运输军粮,修路挖河。
很多人都在服役时病死或累死,而且朝廷还不给发工资。秀才则不需要服徭役,待在家中看别人去干活就好了 。
4.刑法优待:平民百姓触犯刑法,当地官员可将其五花大绑、一顿乱打,然后定罪关进大牢。
秀才如果犯法当地官员则需要汇报给朝廷,请求革去其功名后才可以将秀才逮捕定罪,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怎么也得花费几个月时间,还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所以官员想要诬陷秀才也是比较困难的。.8*6-k.a,n~s-h*u*.′c\o.m¨
总得来说,就是考上秀才以后,你就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因为刚刚出孝,刘玉溪也没有办酒,只是上了坟,祭了祖,又接王家和李家的人来府城吃了顿饭,就当是庆贺了。
乡试是在八月份,离现在满打满算就只有五个月时间了,刘玉溪现在是真的很有紧迫感。
什么样的学生考试之前会有紧迫感?不是学习好的,也不是学习差的,正是那些中不溜的。
而刘?中不溜?玉溪表示,他今年能考上举人的希望估计不大,要知道就考个秀才,他都只是名列中游,这要是加上往年所有的秀才一起考举人,你就想吧!
本来,刘玉溪决定考上秀才以后,依然留在赵夫子这学习,不过赵夫子没有同意。
用他的话说就是:他这里就他一个秀才,怎么和人讨论问题?怎么和人比较学问?从哪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且,后面还要学习君子六艺,你不去县学去哪学去?”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的是礼节,类似于今天的德育教育;
“乐”指的是音乐,包括六种古代乐舞;
“射”指的是射箭技术;
“御”指的是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指的是文学、书法,包括识字和作文;
“数”则是指算术与数论知识。§幻?想?姬÷ =首&发?
这些内容涵盖了道德、音乐、体育、文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没办法,刘玉溪只能去了离家里近点的县学,家里还有三个小崽子呢,他又不能住在学院里。
到县学报道,参加完入学考试,被分到了丁班,这时他才知道:
因为院试三年考两次,而乡试三年考一次,科举又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愿意考,你就能考一辈子,这就导致了每年参加乡试的秀才,数量非常多。
为了减轻乡试的工作量,各地秀才每年都要参加一次科试,只有成绩名列一、二等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想着自己那被分到丁班的成绩,得,这下也不用有紧迫感了,他今年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慢慢学吧。
在县学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刘玉溪才知道赵夫子为什么要让他来书院读书。
因为县学每月都有月考,低等级班里的学子,如果连续三个月都能考到班上第一名,就可以升入上一个等级的班级。
同样,高等级班里的学子,如果连续三个月都是班上最后一名,就会降到下一个等级的班级。在这种考试制度之下,你就想想学子们有多卷吧,都是成年人,谁不要面子?
除了极少数混日子的学子,其他人不仅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也会相互讨论,辩证。时不时的小聚一下,都要找机会作两首诗。
要不在古代所谓的同窗之谊,同门之谊,怎么就那么铁瓷呢?那都是经历过多年的竞争,惺惺相惜下才能有的。就是搭个边,你都能在出事时,借一下班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