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大的学子的势。
古代读书人都讲究一个名声,名声不好的人,别说做官,就是科考你都没有机会,一个学子如果名声有碍,夫子就能直接把你逐出师门。
所以,你别管这些学子考中进士做官后,会不会变成贪官佞臣,反正在他考中进士被派官之前,那绝对都是人品贵重的。
这可就让刘玉溪啜牙花子了,她想象中的科举,就是自己一个人慢慢学,能考上就考,考不上就歇。
现在这个情况,比她读高三时还要卷啊!问题是已经在这了,他连条退路都没有。
可别说退学啥的,赵夫子都不会让他这么干的,丢他的人。更别说,他还得为三个小崽子考虑,压根不能让自己身上有任何污点。
“呜呜,小六,为啥来之前你没和我说过这些?”
“宿主,我也没陪人科举过啊,我不知道啊!”
“你说说,你都有啥用?”
“……”
无能狂怒的刘玉溪,除了抱怨两句小六,啥也做不了,只能认命埋头苦学。
因着固化的思维,他和其他学子相比,除了过目不忘,实在是没有啥优势可言,就这一个优点他都不敢显露出来。
这要是显露出来,绝对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好奇:你这都过目不忘了,怎么可能写不好诗?八股文怎么就写成那个样子?策论为啥一点也不出彩?
别低估古人的八卦之心,在这个没啥娱乐活动的古代,稍微有点新鲜事,不出两天,就能传遍整个府城。
他只能放弃以前的咸鱼心态,每天都在课堂,学院藏书室,城里各大书店,家,这四个地方不停轮转。最大的收获就是,她空间里的古代书籍复印版,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