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与卢象升的想法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接下来与清军的交战,说明了这一点。
清军如同泥鳅一般,根本让你无法围堵。
再加上那些猪队友的骚操作。
彻彻底底打了孙传庭的脸。
卢象升看着清军的逃跑路线,初步判断出,对方会从青山口出关。
这与历史上清军出关的地点是一致的。
也许关外有他们的接应部队。
也许这是他们入侵前,就已经计划好的。
清军如果想要从青山口出关,势必就得从京城附近通过。
而清军向京城附近进发,在朝廷上下引发了恐慌。
崇祯皇帝亲自下旨,让卢象升、孙传庭等人迅速赶到京城,守卫京师。
卢象升接到命令后,苦笑不已。
就凭这点胆色,还如何与清军作战。
整个大明的指挥体系,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对大清的动向,事先毫无消息。
清军入关后,究竟有多少兵马,也是一无所知。
从上到下,对于清军,应如何应战,没有一个人有章法。
崇祯作为皇帝,只要提出大方向的要求,就可以了。
偏偏他喜欢进行具体的指挥。
内阁的那些大臣,对军事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精通。
而以杨嗣昌为首的兵部,更是没有提出有效策略。
要不然也不会让清军在关内横行这么多天。
损兵折将,广大的百姓深受其害。
如果不是卢象升的英勇奋战。大明的损失会更大。
德王朱由枢被俘虏。
孙承宗、卢象升等一批能人异士死亡。
颜继祖、倪宠、祖宽等人被杀。
崇祯皇上的旨意已下。
卢象升自然不可能抗旨不遵。
另外,传旨太监还传了崇祯皇帝的口谕,让其回京当面汇报战况。
卢象升将部队交给了杨国柱。
由其全权负责。
自已则带着卫队,先行赶往京城。
此时的京城已经戒严了。
卢象升是通过城楼上放下来的箩筐,进入城内。
这令卢象升有些哭笑不得。
清军距离京城,还有几十里。
没必要搞得如此场面吧。
崇祯皇帝听说卢象升来了。当即在御书房接见了他。
内阁首辅刘宇亮还在外督军。
内阁辅臣薛国观、范复粹、程国祥、杨嗣昌、蔡国用都在。
崇祯年间的内阁辅臣,犹如走马灯一般。
今天你来,明天我走。今天你被罢免,明天我选择致仕。
就拿刚刚过去的崇祯十一年来说吧。
黄士俊正月初二被罢免。张至发四月十五被罢免。孔贞运四月十六致仕。傅冠八月二十三致仕。方逢年十二月十二闲住。
一年走了五位内阁辅臣。
六部方面。吏部尚书田惟嘉三月二十二被免。五月份由商周柞接任。可是到了十二月初七,因为屡违圣意而被崇祯皇帝削籍了。
直到今年正月,才廷推南京右都御史庄钦邻接任吏部尚书。
这位仁兄还没有进京。
刑部尚书郑三俊二月十日下狱。刘之凤接任,十二月份也下狱了。
也是今年正月,由南京工部右侍郎甄淑接任。
这只是内阁和六部。其他人员变动,多了去了。
可以说,人员调动频繁,政局有些不稳。
这足以说明,崇祯皇帝是多么的生性多疑呀。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在崇祯朝,表现得淋漓尽致。
摊上这样一位领导,也是大家倒霉了。
见面,行礼后,
卢象升向崇祯皇帝简要介绍了济南保卫战的经过。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叙述事实罢了。
即便是实话实说。还是令在场的诸位有些怀疑。
薛国观首先发难道:“卢大人。守城应该以稳为主。深夜袭击,是不是过于冒险。如果不是将士们拼死抵抗,济南城被攻破,你该当何罪?”
卢象升没有想到薛国观会这么说。
不过他知道,薛国观和杨嗣昌关系非常好。
内阁首辅刘宇亮就是被他们二人排挤走的。
卢象升回道:“薛大人。过程虽然艰辛,但是结果却是好的。毕竟最终结果,济南城攻防战,清军大败。现在如同惊弓之鸟,只想着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