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什么是本末倒置

卢象升拿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开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有人趁机对卢象升下手,尤其是内阁首辅薛国观,以及杨嗣昌。

但是在太监王承恩以及周皇后的帮助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关。只是赔偿了一些药费而已。

不仅北直隶各府的屯田清退工作进展顺利,就连河南、山东两地也进展迅速。

卢象升在解决了周奎侵占屯田一事后,就没有再具体参与此事。

他除了偶尔指导军队训练外,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重点研究粮食问题。

仅仅增加屯田面积,那是远远不够的。

增加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卢象升算了一笔账,如果能将粮食的亩产增加到一石的话,那么北直隶四万多顷的屯田,就能有四百多万石的粮食。

这不仅能够减轻朝廷的负担,减轻百姓的负担,还能保证军队的正常运转,防止哗变的产生。

要知道,明朝末年,有几次军队哗变,不仅让让一些优秀官员和将领丧生,还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卢象升虽然向崇祯皇帝上折子,说明了自已的近期的一些想法和打算,但是架不住朝廷那帮人的弹劾。

有说他不务正业的,有说他本末倒置的,还有说他玩忽职守的。

崇祯皇帝耳濡目染,也认为卢象升做事不分轻重。你一个总督,不好好练兵,竟然研究起屯田和粮食了。

卢象升接到了崇祯皇帝的训斥,也只是苦笑。

别人那么说,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只是利用此事,向自已发难。

你崇祯,作为老板,还不明白我卢象升的良苦用心吗?

打仗,其实拼的就是经济。

没有钱,你根本打不了仗,更别提打赢了。

万历朝,万历皇帝发动了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虽然赢了,可是却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导致国库亏空。

张居正时期积攒的那些家底,也都用完了。

如果没有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攒了这些钱粮,万历皇帝再英明,那也是不可能打赢万历三大征的。

在卢象升看来,如果钱粮充足的话,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清军,那都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粮食足够多的话,老百姓就不会没吃的。

但凡老百姓有口饭吃,谁会选择造反。

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再能忽悠,也不会有市场的。

不过崇祯皇帝都出面训斥了,卢象升也不能无动于衷。

前期自已能够顺利过关,王承恩和周皇后给自已说了好话,事后卢象升也知道了。

为此,他还准备了两份厚礼,送给二人,表示感谢。

王承恩坚决不收,原封送还。

周皇后倒是收了,不过又回了一份重礼。并且让来人转告,希望卢象升能够认真练兵,为皇上分忧。尤其是要注意朝廷大臣们的动向,毕竟人言可畏。

卢象升自然明白周皇后的良苦用心。

在研究杂交水稻有了眉目后,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练兵一事上。

自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制定了“天子守国门”的政策。

京师及其周围,就驻扎了大量的军队。

除了宣府、蓟州等九边地区,以及京营以外,北直隶地区也驻扎了许多卫所。

比如驻扎在河间府的天津三卫,保定府的保定五卫。

其中还有个别卫所是屯田卫所,比如位于河间府的大同中屯卫、沈阳中屯卫。

卢象升前期虽然重点处理屯田一事,但对于军队的管理,丝毫没有松懈。

刚一上任提出的六项措施,就有关于卫所治理的。查欠饷、吃空饷等问题。

派出去的人,也都是得力之人。

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饷问题,都已摸清。

军队缺人,可以招募新兵补充进去。加强训练即可。

吃空饷问题,查清后,让那些军官吐出来就是了。

令其头疼的是,欠饷问题。朝廷发不下来军饷,军官层层盘剥,导致了底层士兵出现欠饷。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卢象升也解决此事,但是欠饷金额十分巨大。

以他现在的财力,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

仅仅北直隶初步统计的欠饷,卢象升就无法解决。

河南、山东两地,军队更多,所欠军饷也更多。

要想解决此事,卢象升只能是向朝廷要钱。

薛国观、杨嗣昌等人接到卢象升的折子后,经过一番研究,最终拨付了五万两。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