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郑崇俭还是派了一支军队前去围剿。
李自成十分狡猾,在深山里,与官军斗智斗勇。
官军是接连失败,吃了李自成不少的亏。
郑崇俭见讨不到半点便宜,对方人数并不多,也就草草收兵了。
他还给卢象升回了一封信。除了讲明情况外,还保证会密切关注李自成这个贼子的。
卢象升是在开封接到的这封信。
他看完后,只能是苦笑。
吕维祺接过信,看完后,说道:“大人。你也不必多虑。这帮反贼,神出鬼没。打不过,就跑。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你永远也杀不完。人家败了,过不多久,又聚集了一帮人,重新出来作乱。要想杀绝,难呀。”
卢象升知道吕维祺说的是实情。
只要是穷苦百姓存在。吃不上饭了,就会走上反抗的道路。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能吃上饭。
无论是杨鹤,还是熊文灿,他们的招抚之策,不能说是完全错误。
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的剿灭之策,也不能说是正确。
剿和抚,各有利弊。对不同的人使用,结果不同。
对于绝大多数的叛军,使用招抚之策,并能后续给予其能够活下去的机会,他们有了安定的生活,是不会再反叛的。
而对于李自成、张献忠这种头目之人,已经尝到了反叛的甜头。
接受招抚,只是为了休养生息,再次反叛。
所以,只能是采取剿灭之策。
当然了,有些叛军头目投降后,也会死心塌地为大明朝效力。
比如,李自成的同乡高杰。
至于如何判断这些叛军头目,是真心投降,还是假意投降。
在卢象升看来,给他们一次机会就可以了。
如果再次反叛,那就坚决不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当然了,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投降了,那就得将他原有军队打乱。
将其调到其他地方去。不让他有再次反叛的机会。
熊文灿招抚张献忠。却让其率领原班人马,在谷城驻扎。
这本身,就给了张献忠可乘之机。
卢象升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