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观就出来,
说道:“功是功,过是过。功过怎能混为一谈。
卢大人有功劳,咱们得赏。
出了岔子,那就得罚。
不然不能服众。”
崇祯皇帝见大臣们意见不统一。
就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嗣昌。
前期杨嗣昌因为引起了民愤,被夺职了。
风声过了,崇祯皇帝就让他恢复原职了。
杨嗣昌自打被夺职后,
就想着退下去。
为此,举荐了傅宗龙卫兵部尚书。
尤其是张献忠反叛,
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因为熊文灿就是他举荐的。
而张献忠又是熊文灿招抚的。
哪曾想,崇祯皇帝又让自已官复原职了。
这件事,杨嗣昌不想掺和。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崇祯皇帝看他,
他可以装作没看见。
薛国观说道:“杨大人。你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理?”
内阁首辅发话了。
杨嗣昌就不能装哑巴了。
他说道:“微臣认为,眼下最要紧的就是,
尽快剿灭四川、陕西等地的叛军。
卢象升这段时间,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罗汝才不就是他抓到的嘛。
我觉得朝廷应该支持他。提供粮草、武器等。
当然了。
可以给他设定一个期限。
如果期限已过,再处罚也不迟。”
杨嗣昌这番话,
让在场的众人,震惊不已。
这是什么情况。
表面上看,杨嗣昌说得十分中肯,十分客观。
但是,这根本就不符合杨嗣昌的风格。
他应该是,要求严惩卢象升。
这也是为什么在众人僵持不下,
薛国观要杨嗣昌发表意见的原因。
显然,杨嗣昌的话,没有达到薛国观的意图。
崇祯皇帝听完杨嗣昌的话,
说道:“杨爱卿所言极是。
傅大人。你筹措一下,为卢象升部提供一些军需品。
另外,问问他,有什么需求。
尽量满足。
告诉他。给他一个月的期限。
一个月必须剿灭叛军。
否则,提头来见。”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
有高兴的,有替卢象升担心的。
暂时放过了卢象升。
四川的事,总得有人来担责吧。
大家经过讨论,最终决定,
罢免四川总兵罗尚文。
客观地说,罗尚文被罢免,并不冤。
如果他重视卢象升的命令,
派兵增援各隘口。
叛军突破不了,
卢象升的兵马即便不能歼灭叛军,
也能令其失去抵抗力。
谈完了事情,大家就退下了。
薛国观出去后,
没有继续走,
而是站在那里等人。
等谁?
当然是等杨嗣昌。
其他人和薛国观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杨嗣昌看见了薛国观。
也知道他是在等自已。
两个人见了面,
薛国观问道:“杨大人。你今日的话,令我有些意外呀。”
杨嗣昌不以为意,说道:“首辅大人。我只是客观评价而已。”
“客观评价?总得有个理由吧。”
“现在是多事之秋。
把卢象升拿下。派谁呀。
是我去,还是你去。”
薛国观说道:“孙传庭、洪承畴、傅宗龙、郑崇俭,哪个不行。咱们大明就只剩下他卢象升一个人能剿灭叛军了?”
杨嗣昌笑着说道:“他们的确能打。可是他们没有卢象升的筹钱能力。”
“那有何难。把他拿下。替代者继续与福王合作。
不就是走私嘛。还叫什么,海上贸易。
纯属自欺欺人。
那么多人弹劾他。皇上也不管管。”
杨嗣昌说道:“人家那是为朝廷减轻负担,为皇上分忧。
皇上这一点还是明白的。”
薛国观冷笑道:“杨大人。你就希望卢象升继续这么嚣张下去。你就不怕他报复你吗?”
杨嗣昌十分冷静地说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
刚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