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3章 谈条件接受安排

卢象升在傅宗龙面前,坦诚相告。

他说道:“锦州被围。如果不去救援,时间一长,粮草耗尽,只能是战死,突围或者投降三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锦州都是失守。

接下来,就是松山、杏山、塔山等地。清军一个一个攻克,步步为营,就能一直打到山海关。

所以我们必须救援。

救援的话,清军就极有可能会来个围点打援。这就要拼双方的实力了。看谁能够笑到最后。

我认为,只能是稳扎稳打,一直推到锦州城下。自然就能解了锦州之围。

不过清军如果选择撤退。等到我们的大军一撤,再次围城。

那咱们还得调兵增援。久而久之,粮草、军饷等就会耗费巨大。这绝对是咱们无法承受的。”

紧接着,卢象升就把自已在崇祯皇帝那里的想法,又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这么做。那就得在各个方面都得做好充足准备,方能进行。短期内是无法实施的。”

傅宗龙也是看了洪承畴的题本。冥思苦想,始终没有找到好一点的办法。

听了卢象升的话,豁然开朗。说道:“卢大人所言极是。目前来看,的确没有什么好办法。莫不如主动放弃锦州。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反攻。”

卢象升提醒道:“傅大人。主动放弃这个想法,我认为可行。但是如果在朝廷上提出来。那帮言官还不得弹劾你呀。”

傅宗龙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方法可行,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就是上不得台面。

谁说这种话,谁就得遭到弹劾。

罢官那都是轻的。

如果被认为通敌叛国的话,那就得被凌迟处死。

傅宗龙说道:“如果是卢大人坐镇辽东的话,定然能够实现反攻计划。只可惜,几位大臣并不同意。皇上也是无奈。”

卢象升说道:“如果洪大人真要派兵解锦州之围的话,我建议还是稳扎稳打,切不可冒进。希望你能提醒他一下。”

傅宗龙见卢象升说得这么郑重,自然是答应了下来。

有些具体的问题,卢象升不可能向崇祯皇帝提。

但可以向傅宗龙提。

一个是,自已推荐三位总兵一事。

前期卢象升已经向朝廷推荐了孙传庭、虎大威和祖宽三人。

卢象升对傅宗龙说道:“傅大人。这三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猛将。孙传庭和虎大威都当过总兵。此次立功,重新担任总兵,合情合理。至于祖宽,从辽东开始,就一直战斗,这么多年,功劳也很大。论功,可以担任一省总兵。”

其实,卢象升原本打算推荐曹变蛟。

但曹变蛟坚决不同意,他一心想跟在卢象升身边。哪怕是降为标兵部队的参将,也是可以的。

对此,卢象升也是十分无奈。只能是尊重曹变蛟的意愿。

傅宗龙说道:“卢大人。你说的是实情。这三人也的确能够胜任。不过此事还得上报,由朝廷定夺。不过我会努力做的。”

第二个,就是平叛四卫、标兵部队和新兵部队的安置问题。

卢象升说道:“这几支部队,除了标兵部队外,其他部队都是后期组建的。我的想法是,清查京营的兵员情况,将这些部队充实到京营当中。此事我已向皇上汇报了。皇上说要考虑考虑。”

傅宗龙说道:“进入京营,筛选还是比较严格的。这些人要想进入京营,能否通过筛选,那是关键。我看呀。只要能够通过筛选,全部补充到京营,是没有问题的。充实京营,谁也不会反对。”

京营在洪武年间,拥有四十八卫,近二十七万兵马。

朱棣上位后,将京营扩充到了七十二卫,总兵力高达四十万人。

土木堡之变,京营精锐尽失。

后期虽然重新组建,但已大不如前。

现如今,登记在册的有十几万人。至于具体有多少人,不得而知。

记得崇祯初年,崇祯皇帝曾任命兵部侍郎李邦华整顿京营。

李邦华素以刚正严明著称。他清理出占役士兵一万多人,清出虚冒近万人。上万匹战马不知所踪。

即便是现有士兵,还有大量的老弱病残。李邦华都将他们清理出去。

由于侵犯了靠三大营发财的官员利益。他们就想方设法排挤李邦华。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大不如前。

李邦华离开了京营后,京营又迅速堕落。

所以,别看卢象升手下这三支部队有七万多人,全部充实到京营,那是绝对可以的。

那些归顺卢象升的叛军首领,以及刘国能、张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