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5章 补兵员势在必行

在卢象升看来,这也没什么。高起潜就是一个监视内臣。主要是起监督作用的。

我负责练兵,你负责监督。高起潜也不是天天都在。

卢象升与协理李日宣,以及三大营的将士们见了面。

卢象升趁此机会将自已的主张,提前向大家做了介绍。

京营不同于地方上的卫所。他们没有屯田。

全部靠朝廷提供军饷和粮草。

那么,吃空饷、克扣军饷,奴役士兵等问题才是重点。

清查人数,是首先要做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只有知道了京营现在究竟有多少人。才能查清究竟有多少吃空饷的、克扣军饷的。

接下来,才是清查奴役士兵,补齐马匹、装备,进行系统训练等工作。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卢象升到京营正式上任,已经三天了。

他与李日宣交换了意见。

李日宣对于卢象升的提议,十分赞同。

卢象升到京营任职,高起潜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卢象升至今并没有看到他。

眼不见心不烦。看不到更好。

高起潜不来,自已也不会主动去找他。

还是专心整顿京营吧。

曹变蛟、高杰、惠登相、王光恩、袁宗第等人都跟随卢象升进入京营。

清查工作也都交给了他们来做。

卢象升已经看过京营三大营的名册了。在册人员一共有十五万人左右。

此时的三大营,每个大营都有十个营。每个营大约五千人左右。

比如五军营,下辖战兵一营、战兵二营、车兵三营、车兵四营、城守五营、战兵六营、战兵七营、车兵八营、车兵九营和城守十营。

发放军饷,都是按照名册来进行发放的。

拿着名册,到各营去一一核实,就能核对出来了。

工作非常简单,但是工作量非常大。毕竟有十五万人之多。

为了提高效率,卢象升对京营的武官做了交代。如果有问题,抓紧时间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起初,并没有人前来。

因为这么多年,京营就是这个样子。从上到下,都这样。

不仅京营里的人,也包括京营外边的人,都在京营获取利益。

随着调查的进行,有些人坐不住了,选择了向卢象升坦白。

卢象升命人记录,当事人签字画押。等候卢象升的处理。

十天,用了整整十天。曹变蛟等人终于将京营三大营的兵马全部清查完毕。

最后的结果,令卢象升难以置信。

登记在册十五万人的京营,实际仅有八万三千五百多人。

缺员将近百分之五十。

曹变蛟禀报道:“就这八万多人,还有很多老弱病残。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我们大家初步估计,至少有一万人。”

就按一万算的话,那还剩七万多人。

要想将京营补齐人员,需要八万人。

自已在河南带过来的部队,除了增援辽东的,剩余三万两千多人。

补充后,还缺近五万人。

旁边的李日宣建议道:“卢大人。结果出来了,缺员五万人。我们暂时先将现有人员训练好。

补充兵员一事,还是暂缓为好。现在京营拖欠了很多军饷。如果招募士兵的话,只会增加朝廷负担,还会导致更多军饷的拖欠。”

李日宣说的是实情。现在朝廷极度缺钱。

京营士兵每个月口粮,骑兵二石粮食,步兵一石粮食。每个月的军饷一般为一两半银子。

这五万人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

暂缓招兵,的确是符合现实的。

其他人也基本支持李日宣的建议。

卢象升考虑的角度,与李日宣不同。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辽东战局。

如果洪承畴增援辽东,被朝廷瞎指挥的话,极有可能战败。

这势必会令辽东局势陷入恶化。

那么再次增兵,势在必行。

从其他地区增兵,极有可能会使当地军事力量削弱。如果有人反叛,势必会再次出现内乱。

农民叛军是一方面。南方的土司威胁也很大。

从明初,到明末,土司叛乱的例子有很多。

这就又会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自已辛辛苦苦平定张献忠、李自成、叛乱,就功亏一篑了。

所以,卢象升还是打算立刻就招兵。以便随时增援辽东。

卢象升语重心长地说道: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