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他人监视卢象升。
卢象升也没有采取措施,任由他们监视。
有这么多人看着自已。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对于官员们的弹劾,卢象升是知道的。
卢象升也不是第一次被弹劾,他已经习惯了。
京营的水很深。整顿京营会得罪很多人。
一般管理京营的武将都是勋贵,协理则是文官,监督是宦官。勋贵集团、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都在京营里分一杯羹。
卢象升整顿京营,自然会侵害这些人的利益。
这在卢象升接手京营前,就已经知道的结果。
即便能够预料到这些人损害了利益,会对自已下手。最后极有可能,轻者被罢官,重者被下狱。
但是,卢象升并不怕。
这些人侵害的是朝廷的利益,士兵的利益,百姓的利益。
卢象升唯一担心的是,崇祯皇帝最后顶不住这帮人的闲言碎语,怀疑自已,将自已罢免。
不过在皇上没有正式下决心前,他还是要好好整顿京营。
并且要快速进行。
因为,自已随时可能被换掉。
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清理出去一万两千多人。
这些人根本就不具备一名士兵基本的素质。都是走后门进来的。
这样的人,纯粹是养着。朝廷花着钱,养着他们。
他们对大明可以说是,毫无用处。上不了战场,打不了仗,还叫士兵吗?
正常情况,这些不合格的人,你就不应该领军饷。前期发放的军饷,就应该退回来。
卢象升也不想将矛盾激化,只是将人清了出去,并没有让其退军饷。
但是,这些人却没领这个情。
相反,他们都向自已的“背景”哭诉。污蔑卢象升排除异已,想将京营据为已有。
更大的“弹劾潮”随之而来。
除了上折子之外,还在朝会上当面向崇祯皇帝当面弹劾卢象升。
可以说,很多人更疯狂地弹劾卢象升。
理由,一个比一个冠冕堂皇。
实际上,无非是卢象升动了他们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