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在山海关进行了短暂休整。既让部队得到了休息,也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进行了部署。
拿下宁远城,是自已来到辽东的第一仗。
卢象升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赶到宁远城外。
傅宗龙、高杰、李定国,以及刚来不久的马科、唐通等人,出营寨迎接。
卢象升问道:“傅将军。现在是什么情况?”
傅宗龙回道:“卢少保。按照您的命令,我已命人将宁远城团团围住。四个城门各安排了一万精兵。剩余一万兵马负责阻挡清军的援军。昨日,有清军前来增援,被打退了。”
卢象升又问道:“城里有多少守军?”
傅宗龙说道:“估计有两万多人?”
卢象升没有再问,就在大家簇拥下,进了中军帐。
他没有休息,只是安排将士们休息。而他则与傅宗龙等人研究接下来的攻城计划。
傅宗龙带了两万人。
包括卢象升安排马科、唐通提前带来的三万人。卢象升从京城率领的这支军队是四万人。
也就是说,明军现有六万人。
宁远城位于辽西丘陵和渤海之间,是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辽东地区进入中原的交通要道。
早在宣德三年,辽东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就奏请朝廷修筑宁远城。宣德五年建成。
现在的宁远城,是明末一代名将袁崇焕重新修建。增加了城墙的高度和宽度。使得宁远城更加坚固。
宁远城共有四个城门,分别是威远门、春和门、延辉门和永宁门。
有熟悉宁远城的人为卢象升等人详细介绍了宁远城的构造。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
卢象升知道,清军绝对不会放弃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傅宗龙说道:“我们进行了一番推演。即便是拿下宁远城,至少得付出两万人的伤亡。”
马科表态道:“付出两万人,也得拿下宁远城。万一清军大部队赶来。咱们与其进行对战,也是要吃大亏的。”
明军中,能够与清军骑兵硬碰硬的,只有当地的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一手创建的。
他本着“以辽人守辽土”的想法,从辽民中挑选强壮者,并栽培祖大寿等辽东将士。组建了一支兵力并不多,却战斗力惊人的骑兵部队。后人称之为“关宁铁骑”。
后期,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一部分归吴三桂,还有一部分跟随周遇吉等人进入关内镇压叛军。
现如今,镇压叛军那部分,所剩无几。祖大寿又投降满清。仅有的一部分关宁铁骑,都在吴三桂手中。
卢象升带来的精英部队。虽然有一部分是跟随自已南征北战的老卒。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配备火器,战斗力也可以。
但是,能否与清军在平原上硬碰硬,卢象升没有绝对的把握。
唐通也赞同马科的建议,说道:“不错。必须拿下宁远城。在野外与清军作战,我们胜算不大。”
倒是李定国初生牛犊不怕虎,说道:“各位将军。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清军再怎么厉害,那也是血肉之躯。我就不信他能挡住火器的攻击。”
唐通反驳道:“城楼上的西洋大炮,威力十足。等你攻城,你就知道它的厉害了。”
李定国刚要反驳,就被卢象升拦住了。
他可不想看到,尚未开战。内部人先起了争执。
卢象升说道:“诸位说的都是实情。宁远城易守难攻,这是事实。清军的骑兵部队在野外的战斗力十分强悍,那也是众所周知的。
宁远城被围。清军定然已经得到了消息。要不然也不会于昨日派来了援军。
我觉得,清军援军受阻,定然还会前来增援。
我的想法是,宁远城正常攻打,不能蛮干,要用妙计拿下宁远城。至于清军的援军,我们也要利用好,来个围点打援。最大限度地消耗清军的兵力。”
说完了自已的想法。卢象升开始进行军事部署。
马科和李定国率领一万精兵,负责阻击清军的援军。
这一万精兵,卢象升拨给他们五千火器兵,五千骑兵。
卢象升建议道:“清军的骑兵冲锋很厉害。我们的火器很厉害。
我们要扬长避短。要用火器的威力,还压制住清军的骑兵。而咱们的骑兵可以保护火器兵的两翼。在清军士气衰竭之时,可以来个反冲锋。
还是那句话,以歼灭清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当然了,你们能够全歼,那更好了。”
对于宁远城的攻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