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这几日接到的消息,都是坏消息。
宁远被明军攻陷。洪承畴、祖大乐竟然被卢象升救走了。
塔山、杏山、松山又被明军夺了回去。
仅剩的锦州,现在又求援。
多尔衮说得很明白。明军攻城十分猛烈。如果不增派援军,锦州就有被攻破的风险。
皇太极知道自已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是个十分要强的人。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自已求救的。
锦州城现在应该是很危险了。
他当即将范文程等人叫来,商议此事。
皇太极自打那日流着鼻血,急奔前线开始,身体每况愈下。
这几日的坏消息,也刺激到了他。
皇太极也算是一代雄主。他自当上大汗以来,不仅在内部巩固了自已的权力,对外也是成绩斐然。
这次本来是一场巨大胜利,竟然被卢象升给破坏了。
遇到了事情,总得解决吧。
范文程等人看了多尔衮的折子。都面色沉重。
前线吃紧,十分糟糕。
有人主张增兵锦州。有人则主张应该避其锋芒,先撤回来。
还有人主张派关内的密探散播消息,让明廷将卢象升撤掉。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皇太极看见范文程始终没有说话,就问道:“范爱卿。你是什么想法?”
范文程说道:“大汗。微臣认为,咱们还是主动撤离锦州。”
这番话,令在场众人吃惊不已。主动撤离,这不是投降嘛。
当即有人站出来反对。
皇太极虽然有些吃惊,但是他知道范文程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就继续问道:“范爱卿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清楚。省得大家误会。”
范文程就解释道:“现如今卢象升来到辽东,咱们是一直吃亏,没占到丝毫便宜。宁远、塔山等地相继失守。
明军现在是气势如虹,即便是我们增兵,他们也会继续攻打锦州的。至于粮草问题,微臣认为,卢象升个人都能解决了。”
范文程说的是事实。卢象升前期做的那些事情,关内的探子都送到了盛京。
卢象升以个人名义向大家借钱,给军队发军饷。皇太极等人是知道的。
皇太极也认为卢象升真是有魄力。
范文程接着说道:“主动撤离锦州,避其锋芒,只是一个假象。我们可以安排关内的密探散布消息,就说卢象升准备占据辽东,自立为辽东王。”
皇太极问道:“明廷能相信吗?”
范文程笑着说道:“卢象升接连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以他的功劳,封个伯爵,没有问题。可是朝廷不仅一片反对,仅仅给了一个少保衔。还将他调到了京营。这已经说明,明廷还是非常忌惮他的。”
皇太极得知卢象升剿灭了关内的叛军,曾与一些人闲聊此事。有人认为,明廷会封其为伯爵。
有人认为,会调卢象升来辽东。
有人认为,会让卢象升担任兵部尚书,指挥天下兵马。甚至有人认为,卢象升能进入内阁。
最终结果,令皇太极、范文程等人大跌眼镜。
原本以为卢象升会自暴自弃。没有想到,他会非常认真地整顿京营,短时间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现在又来到了辽东,陆续收复了前期丢失的地盘。
皇太极觉得范文程的计策可行。
于是,皇太极就下令,命多尔衮率军突围。派人通知关内密探,散布谣言。
卢象升这边,命人将信送至锦州城内。
祖大寿也顺利接到了这封信。
辽东局势反反复复。祖大寿现在是看不明白了。
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十三万大军前来救援。祖大寿看到了曙光。
哪曾想,明军最后惨败。洪承畴、祖大乐被俘,其他人死的死,逃的逃。
这种溃败,直接导致关宁锦防线彻底崩溃。
祖大寿长期在辽东。直到大明这些年,之所以能与清军相持,就是依靠这条防线。
现如今这条防线没了。大明就危险了。
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自打上次投降后,又回来。皇太极那边就没有和自已断过。
虽然自已没有予以回应。
但是,皇太极那边还是认为,自已是投降了的。
现在投降,献出了锦州城。原本以为,可以踏踏实实跟着满清干了。
朝廷又派卢象升来到了辽东。
这么短的时间内,又把清军占领的各地夺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