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提出的两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只不过第一个方案,耗时太长。
卢象升向朝廷提出此事。朝廷那边层层上报,然后研究完毕。即便是同意增加数量,也得向江西方面下达命令。
命令传到江西的冶铁所,这个毛宗知也可以利用自已手里的权力故意拖延。
如果朝廷不同意。或者冶铁所这边提出各种理由的话,那又是一种结果。
卢象升认为,第一个方案,虽然可行,但是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
所以,卢象升比较倾向于第二个方案。自建铁矿,丰衣足食。
卢象升当即决定就在浙江这里建设铁矿。
他知道,浙江这里不仅有铁矿,也有铜矿和金矿。
卢象升联系了南京工部,希望为自已安排一些懂得开采矿藏的人员。
当然了,卢象升也命人去陕西寻求帮助。毕竟自已在陕西也曾建过矿。那里的采矿已经步入正轨。有经验的工人也很多。
不过这个毛宗知,卢象升是记住了。
卢象升对倪元璐的到来,非常高兴。他当即为其举行接风宴。
酒桌上,卢象升将自已的一些打算,都告诉了倪元璐。
倪元璐对卢象升的想法,表示赞同。不过也在一些细节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可以说,倪元璐的到来,为卢象升的商业帝国,增添了不少动力。
倪元璐、许誉卿等人相继来到了杭州。
周震与这四位开始了收购农田的工作。
卢象升既然决定以公司的结构进行管理。他就决定成立江南农业公司,江南矿业公司。另外,海上贸易那边,也以公司化进行管理。成立了北方海外贸易公司。
北方海外贸易公司的董事长为吕维祺,总经理是傅朝佑。
江南农业公司的董事长是周震,总经理是许誉卿。江南矿业公司的董事长是姜日广,总经理是胡良机。
倪元璐没有被卢象升安排职位。因为,卢象升还要成立南方海外贸易公司。倪元璐的工作重心放在这里。
北方的海上贸易已经成规模,效益也非常好。
但是,南方才是海上贸易的重点区域。因为,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是要通过南方各地进行贸易往来的。
卢象升正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只有他知道的大棋。
江南的整顿与改革,正在进行着。
朝廷那边却又吵了起来。
原来,卢象升将江南整顿的密折呈了上去。崇祯皇帝看了密折,非常生气。
江南地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明。
而这些人竟然胆敢这么干。不仅仅是浙江巡抚熊奋渭,其他人也是该死。
至于卢象升提出的那些想法。崇祯皇帝有很多搞不明白。
因为,卢象升说得很细,有些东西还是太专业了。
崇祯皇帝最后决定,在朝会上研究此事。
他事先也没有通知任何人。目的就是想看看大家的第一反应。真实想法。
万一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事先研究完毕,就会影响到结果。
王承恩当着大家的面,将卢象升的密折原原本本读了一遍。
内阁诸位大臣,六部尚书等人听的是心惊胆战。
江南与京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知道,江南地区历来是科举考试的模范地区。
北方人始终考不过南方人。
洪武三十年的那场会试,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部为南方人。
北方举人纷纷到礼部鸣冤告状。认为,主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偏袒南方学子。
此事震惊朝野。官员纷纷上书太祖朱元璋,希望严查此事。
朱元璋听说后,十分重视。当即成立了十二人的调查小组。
这个调查小组对考生的卷子进行了一番复核。最终的结果是,所录取的五十一人都是真才实学,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结论一出。一片哗然。无论是考生,还是朝廷官员要求重新复核。
甚至有人上告,刘三吾、白信蹈故意将陋卷呈给调查小组。
朱元璋听到结果后,大怒。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其他人也都被发配流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最惨,凌迟处死。
事后,朱元璋又亲自出马,录取了六十一人,都是北方人。被称为北榜。
到了洪熙元年,规定了南北录取进士的分配比例。宣德年间又增加了中卷。
景泰年间虽然一度废除,但因为遭到强烈反对,景泰五年又恢复了。
哪怕是到了清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