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局势逐步恶化,卢象升可以说是,心急如焚。
但是,他又不能主动请缨,前往辽东与清军作战。
卢象升虽然是最佳人选,但是除了他,还是有合适人选的。
孙传庭、史可法、吴三桂等人,都能胜任。
不过,与卢象升相比,他们都欠缺一点,那就是搞钱、搞武器、搞后勤补给的能力。
这些也是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原因。
前些时候,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增援辽东。如果不是后勤补给跟不上,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朝廷上下,包括崇祯皇帝都对自已有疑心,有戒心。自已这个时候,就得老实待着。
卢象升给张翼回复的信,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做好情报收集工作,为辽东战局提供有力支撑。
卢象升在接下来的几日,就与几个人逛遍了苏州城的大街小巷。
不仅仅是简单地逛街,还有了解苏州、体察民情。
不得不说,苏州的商业、手工业的确是非常发达。
码头上,人来人往,货物进进出出。卸货的、装货的,大有人在。
在卢象升看来,大力发展商业、手工业,以及采矿业、制造业,绝对能够让大明强大起来。
卢象升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陆续建立了矿场。算是初步发展了采矿业和制造业。
对外贸易,也从江南购买了大量的丝绸、瓷器等。
但是,也仅仅是购买,他并没有建造手工作坊。
在他看来,官办织造局,还是民办作坊,产量足够保证自已的需求。这就足够了。
虽然自已做的话,成本还会降低一些。但是卢象升做生意,绝不是为了那点利润。
而是希望,通过他的商业运作,使得大明的经济能够运行得非常顺畅。
伐冰之家,不蓄牛羊。
卢象升并不想与这些作坊争夺丝绸制造的份额。
但是,如果丝绸制造这个行业出现了问题。卢象升并不会袖手旁观。必要时,他是会参与到这个行业中去。
卢象升在这几日的走访中,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作坊,尤其是官方织造局,在收购桑蚕丝、麻等原材料时,存在刻意压价的情况。令农户受损。
他们经过加工后,往外销售,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一些作坊以次充好,做出来的成品存在瑕疵,但是通过贿赂,使其产品能够顺利过关。
这还是卢象升闲逛,从旁人那里听到的。
如果深入调查,还不知道能够发现多少问题呢。
第二日,卢象升就去应天巡抚衙门,面见应天巡抚黄希宪。
黄希宪听说卢象升来了,急忙率领众人前来衙门口迎接。
但是卢象升几个人已经进了衙门。
黄希宪见到卢象升仅带几人,十分震惊,说道:“巨鹿伯。您就带这么几个人。实在是太危险了。”
卢象升笑着说道:“黄大人。您的治下,治安非常好。怎么可能危险呢。不必担心。”
黄希宪解释道:“巨鹿伯。日本樱花会的几个分舵都被拔掉。据我所知,这帮人组织严密,杀人不眨眼,存在这么多年,岂能善罢甘休。他们定然会报复的。”
卢象升不以为意,说道:“我倒希望他们能来。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黄希宪说道:“巨鹿伯。敌暗我明。还是小心一些比较好。小心驶得万年船。”
卢象升回道:“黄大人所言极是。实话告诉你。我已经在身边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他们敢来,绝对让他们有去无回。”
说话间,已经到了后衙正堂。
落座后,黄希宪说道:“巨鹿伯来到江南,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做的那些事情。下官十分佩服。此次前来南直隶,打击私盐贩子、整顿盐场、整顿衙门和卫所,雷厉风行,令下官看到了希望。如果官员都能像巨鹿伯这样忧国忧民,大明岂不是会越来越好。”
卢象升笑着回道:“黄大人就不要夸我了。我也只是有想法而已,具体还得各位去做。真正立功的,是江南各级衙门的官吏。”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后,卢象升说道:“黄大人。江南的田赋比较高。这次来到南直隶,我特意了解了一下。虽然南直隶各州府的田赋不一致。但是整体水平可是整个大明最高的地区。”
黄希宪说道:“是呀。巨鹿伯。自打我担任应天巡抚以来,就为这个收田赋愁坏了。为了完成征收任务,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有些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