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奭的一番话,顿时令在场的人员有些担忧。
这是很正常的。
一直没说话的金自点,说道:“朝鲜这几年的情况,巨鹿伯想必十分清楚。我们虽然也希望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是满清怎么对我们的。也摆在那里。
巨鹿伯是个有能力、有抱负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我记得上一次巨鹿伯就曾增援辽东。可惜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明廷却将你调离。担心你在辽东自立为王。
此次巨鹿伯前来辽东主持军务,不知道能是一个什么结果。如果还和上次一样。我觉得就没必要折腾了。
如果有人认为,你与我们朝鲜相勾结,准备在辽东自立为王。那么对你,对我们都没有好处。”
不愧是朝鲜的议政。看问题十分准。金自点指出了一个已经出现过,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
卢象升对于这个问题,也曾思考过。客观来说,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当多尔衮率领清军打得辽东军队节节败退,朝廷打算换掉傅宗龙时,就有人坚决反对使用卢象升。
当辽东局势急剧恶化,仅剩山海关,崇祯皇帝紧急召卢象升入京时,就有官员担心,让卢象升去辽东,容易出问题。
当卢象升另辟蹊径,从辽东旅顺口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时,就有人怀疑卢象升这是在打造自已的地盘,准备自立为王。
此次自已秘密前来朝鲜。虽然出发前,已向崇祯皇帝做了汇报、但是卢象升知道,那帮官员知道后,定然会再次提出质疑。
就如金自点所说的那样,与朝鲜勾结,准备在辽东自立为王。
对于这个问题,卢象升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
他说道:“议政大人所言极是。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这也不是我能左右了的。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一次与上次不同。现如今明军的重点是收复辽东半岛。
而山海关那边,一直以牵制为主,并没有进行反攻。我打算待满清从山海关抽调兵马,支援辽东半岛时,再从山海关进行反攻。
同时,要派兵迅速向沈阳和辽阳进军。争取将沈阳和辽阳夺回来。这个时候,即便是将我换了。留下来的这些将领,还会按照我的计划,继续战斗的。
今时不同往日。大明是要人有人,要粮草有粮草。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收复辽东是没有问题的。”
李景奭说道:“巨鹿伯。战场上瞬息万变。你如果离开了辽东,剩下的那些将领,就是一盘散沙。即便是你制定了详细的、可行计划,但是他们能否执行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你所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倒是尹善道说道:“我认为巨鹿伯说得很好。我赞同出兵。”
宋时烈附和道:“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我赞同出兵。”
李时白没有表态。作为西人党的成员。他不表态,其实已经表态了。
李景奭还想反驳,却被金自点拦住了。金自点建议道:“巨鹿伯。你有你的打算,也希望你考虑我们的难处。殿下。您看,可否这样。我们出一万人。但是这一万人只能是部署在鸭绿江沿线。可以做一些后勤工作。决不能到第一线去战斗。
至于重新回到大明怀抱一事。我们可以派出使节前往大明。”
李倧本人是支持派兵增援的。他听了金自点的建议,当即表态道:“可以这么做。不知巨鹿伯意下如何?”
卢象升回道:“这很好。这将使我们能够调动更多的军队与满清作战。咱们双方恢复到以前的关系。这足以说明咱们的诚意了。”
虽然是唇枪舌战,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虽然没有达到卢象升的预期,但是这个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朝鲜国王李倧当即为卢象升准备了午宴。
由于卢象升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没有喝多少。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
朝鲜这边下令抽调了一万兵马。让其在安州等候卢象升。
而派往大明的使团也准备妥当。由李时白负责。
卢象升第二日就出发了。离开汉城,前往辽东。
经过安州时,与朝鲜的一万兵马会合。经义州,终于进入辽东。
与义州相邻的是,镇江堡。
此时的镇江堡,除了最早的来到这里的青州左卫,还有刚到不久的淮安卫。
卢象升将镇江堡的防御交给了朝鲜军队。
朝鲜军队在鸭绿江一线如何排兵布阵。卢象升并没有参与。
这是人家的事情,卢象升可不想参与。
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得确保镇江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