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的奇思妙想,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里长唐肃眼前一亮。
这听上去是有点意思,里长当即来到了朱雄英身边道,“你别动,我来帮你拆!”
里长唐肃道,“等一等,我回家拿些家伙什来。”
此时,湘王朱柏靠过来一脸谄媚的看着朱雄英,看的他有些发毛。
“十二叔,你怎么了?”朱雄英有些不适道,“你想说什么就说,不用这样黏糊,我有点害怕!”
“我发现你真是我们的福星啊。”湘王朱柏道,“这一路上有了你我们不仅保住了口粮,还修好了屋顶,还……”
“总之,你是不是被福神上身了?”湘王朱柏凑到他身边来回转悠着,边走边道,“让我好好吸一吸你的福气。”
转悠的湘王朱柏让朱雄英美好的心情忽然转没了,朱雄英伸手推开湘王朱柏凑过来的那一张大饼脸道,“走开!”
里长回来后,朱雄英一边指挥,里长心领神会的拿着锯子开始锯木头。
俩人足足忙了一个时辰,这秧马船就做好了。
“还真是像那么一回事。”里长唐肃坐了上去试了试,虽然这秧马船比之前普通的秧马大了一点,可并没有比普通的秧马费多少力气。
增加了两个格子之后,还可以在里面放一些秧苗或者别的东西,也算是给秧马增加一点置物属性。
“过几日插秧时用用这个秧马船,若是适用等这次水稻种完,大家闲下来的时候多做一些。”里长唐肃将这个秧马船递给朱雄英,一脸和蔼道,“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娃就是不一样,我们这秧马都用了一辈子了,也没想过能不能改进一下。”
“你今天第一次见就想着能不能改进一下,真是了不起啊!”
“哈哈哈!我也没有里长说的那样厉害了!”朱雄英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当他抬头接过里长唐肃手里的秧马船时,瞧见自己头顶的“通关新手村”提示词变成了百分之十。
穿越之前他见过这种普通的秧马,也见过这种增加了置物格子的秧马,现在头顶提示词的更新验证了他的想法,改进农具、创造发明是增加“通关新手村”提示词进度的方法之一。
傍晚时分,黑云阴了上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湿土味,这是下雨的前兆。
但这次叔侄三人丝毫不担心,因为房顶已经修缮好了。他们压根不必三个人挤在一起,已经可以一人一间房了。
朱雄英打开窗户,用竹竿支起来,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听着雨落下的声音。
此时的应天,正在吃饭的朱标从朱雄英给他的那封信里抽出了一张,一边吃饭一边阅读起来。
“哈哈哈哈!”朱标刚扒拉了两口米饭,还未咽下去的米饭就喷了出来,“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声,让一旁侍候的太监紧张不已,立刻倒了一杯茶水道,“太子殿下,赶紧喝口水缓一缓!”
“咳咳咳……”朱标接过茶杯猛灌了下去,伸出一只手沿着胸口顺了顺,然后道,“不能在吃饭的时候看雄英那小子给我写的信,容易呛着。”
“什么事情如此好笑?”此时,皇帝朱元璋来到了春和宫,抬脚跨过门槛走了进来。
“爹!”朱标起身迎朱元璋来到桌子前坐下。
“是雄英给我写的信。”朱标道。
“大孙也给你写了信?”朱元璋好奇道。
“是啊!给我写了厚厚的一大摞呢!”朱标道,“我原以为他是有很多话要跟我说,当我打开信时,爹你猜猜上面写的什么?”
“甭跟咱卖关子,直接说!”朱元璋端起茶水品了一口茶。
“这第一章上写着四个大字:笑林广记。”朱标放下筷子继续道,“于是我就十分纳闷的翻开了下一张,立刻明白了这孩子的用意。”
朱标从那一大摞信纸里找出了第二张信纸递给了父亲朱元璋,上面写着如下内容:
吾父为太子,日忧国事,然吾欲告父,切不可为家国大事而溺于情绪也。欲更佳为大父分忧,则宜常保怡悦之心。唯心境畅然,方可精力充沛,进而能善处朝政焉。故吾备《笑林广记》一编,愿父日读其一,待读竟之时,吾亦当归矣。末了,敬呈父一言,乃陆放翁之诗:“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防笑口开。”望父常开笑口,儿朱雄英敬呈。
“唉哟,这孩子!”朱元璋读罢不禁龙颜大悦,“不错!知道惦记着你。”
“大孙说的对,你这毛病是得改一改了。”朱元璋道,“当年宋濂一事,你就是如此!雄英一个孩子尚能看出来,希望你改掉这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