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有功之臣,若真是直接参与了胡惟庸谋反一案,那杀了倒也不可惜。”朱雄英想了想道,“若有的人只是点背,不小心误入了那次集会,也要杀掉恐怕不妥吧?”
“你啊,还是太单纯了!”朱元璋耐心给朱雄英解释道,“他们都是功臣不假,但他们这几年做的事也有够荒唐。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咱太了解他们了。”
“他们当初为啥跟着咱起义,要是没有咱,他们一样跟着别人造反了!”朱元璋道,“咱要把大明朝安稳的交到你父亲手里,所以有些刺一定要拔掉。”
“你是不是想说那些误杀的可以开恩,给他们降一降爵位,让他们感恩戴德?”朱元璋道,“如果他们真的感恩戴德,就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朱雄英想了下,大父朱元璋说的不无道理,可这也导致了后期可用的名将没有多少。他清楚的记得,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还给平凉侯费聚平反了,冤枉了费聚。
“经你这样一说,咱也查的细一点,若真有人完全是被冤枉,那咱就不杀他了。”朱元璋道,“杀太多了,日后你父亲接手之后也不能光靠一个蓝玉。”
很快,这四位侯爵就被带去调查。
这一查不要紧,又接连牵连出了更多的人。
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同样也因为此事牵连,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人也牵连其中。
朱雄英当晚睡下之后,做了一个梦,一个没有他的时间线里,洪武二十四年的梦。
这是虞部郎中王国用的一封奏疏。
这封奏疏里写的是关于李善长的事情。
奏疏里说,李善长与朱元璋是一心,出生入死打下天下,已经位列第一功臣,生前是国公,死后被封王。
他的儿子娶了陛下的公主,他的亲戚也做了官,他没有理由帮助胡惟庸谋反。他跟着陛下打天下最明白,能统一天下一定是侥幸的,即便是他帮助胡惟庸造反成功,那也跟现在的地位一样,他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如果说天象告变,大臣受灾,杀了他以应天象,则陛下更加不能这样做。臣惟恐天下百姓听说之后,会说像李善长这样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场,国家也会因此而分崩瓦解。
朱雄英醒来之后,他觉得李善长该杀,自己又不是个圣母。但他转念一想,他们知道这些细节,可天底下的老百姓,和地方上的官员们就未必知道了。
他们只知道陛下杀了大明朝的第一功臣,朱雄英道,“这还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