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跟倭国来往的书信!”
俞通渊仔细翻阅着这本小册子。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小册子全是订装起来的书信,之所以说是书信,因为上面的文字是按照书信的格式排列的,写的内容他们看不懂。但他们知道这是倭国的文字。
“难怪那海盗头领说可以给我们提供倭国的一些信息!”一旁的百户道,“早知道留着他一条性命就好了!”
“你做的没错!”俞通渊看向那有些懊恼的百户道,“在敌人的地盘上,自然不能心慈手软。”
“至于这倭国文字,咱们看不懂不代表这朝廷之中的大臣们看不懂。”俞通渊道,“他们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区区倭国的文字还能难不倒他们。”
“留下一支小队的人和船还有粮食辎重,让他们勘察这里的地形,顺便将破坏的港口修一修,以后这里会成为大明船队来往之间的一个停靠站!”
“至于他们如何回去,市舶司那边的消息说是下个月泉州汪家的船队会从此处经过,到时候让他们跟着汪家的船队一起回去。”
俞通渊一边吩咐船队启航回泉州,一边跟杨毅整理着海盗们留下来的这些东西。
一个月之后,船队在泉州靠岸。
“这些珠宝和银子送的慢些也不要紧!”俞通渊道,“这些航海笔记和他们跟倭国人的来往书信是头等大事。”
“我们也不要停留了,你与本将军现在立刻快马加鞭前往应天!”俞通渊对一侧的杨毅道,“这些事情必须要快!”
“不要问为什么不用八百里加急!”
“大人,我懂!”杨毅瞬间就明白了俞通渊的用意。
士兵们打完仗了,这任务完成了可以上岸犒劳一下,吃个饭庆祝一下。
他们俩不行,这围观之道告诉他们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这些航海日记和跟倭国来往的信件是很重要的情报,需要他们传递到应天。
至于为什么不用八百里加急,那是因为八百里加急是通过一站站的驿站官员接力跑出来的,到了应天也只是太监们顺手递到皇帝朱元璋的手里。
压根让皇帝朱元璋感受不到他们对这份情报的付出,而选择自己去送那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八百里加急是分段跑的,他们快马加鞭虽然也会停下歇歇脚,但看上去要比八百里加急辛苦得多。
自己亲自从泉州骑马到应天,更能让皇帝朱元璋看到他们做的事,看到他们的辛苦,这都是妥妥的印象分啊。自己干了事和跟上司看到自己干了事,这是不一样的。
俞通渊跟胡惟庸案子牵扯上了关系,之所以还能活着那是因为看在自己死去父亲和兄长的功劳上,自己再不在皇帝朱元璋面前好好地刷一波印象分,自己以后的仕途可就走不那么坦荡了。
“俞将军,这泉州距离应天大约有一千五百里的路程,我们的马匹估计是受不住的!”一侧的杨毅也不知是真担心,还是故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有何难,我们身上有证明身份的腰牌。”俞通渊道,“我们每到一处驿站就让他们给我们换上最快的马就是了!”
杨毅并没有说什么“将军想的周到”,什么“将军真聪明”的话,而是开口道,“我陪着将军辛苦一点没事,军情如火不能让陛下等着急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听完此话的俞通渊立刻多留意了杨毅一眼,真是没看出来太孙殿下招揽的这个人还是个高手啊!
“是啊,都是为陛下、为大明朝办差,总是马虎不得!”俞通渊道,“总要亲自送才好。”
两人经过了四天的时间就赶到了应天。
果然,俩人的一路颠簸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听到俩人火急火燎的从泉州赶来,朱元璋当即让人赶紧叫他俩来殿前回话。杨毅也是借了俞通渊的光,得以一睹龙颜。
“这些是他们这些年的航海记录,臣想着这是一些重要的情报,对太孙殿下还有市舶司那边一定有一些助力,如果能帮到太孙殿下那就更好了!”
“这些事他们跟倭国的一些通信,我们也看不懂,但听他们的意思,这里面大有门道,所以就赶紧从来,让陛下找朝臣们来翻译翻译,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意外之喜。”俞通渊道,“此次,缴获的金银等值钱的东西,已经启程在运回应天的路上了。”
“事情干的不错,没给你父亲和兄长丢脸!”皇帝朱元璋道,“一路上奔波,赶紧回去休息吧!”
“臣,谢陛下关怀!臣告退!”
俩人离开之后,朱元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