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信去了文华殿。
经过了一下午的翻译,这些信件的内容,罗复仁已经翻译出来了三分之一。
虽说只有三分之一的信件,但是通过这些信件就可以大致了解到这群海盗跟倭国那边的关系。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罗复仁入座后将几份翻译出来的信件递给了父子二人。
“信件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这个元鞑子的海盗团伙跟倭国大内氏的信件往来。”弘文馆学士罗复仁道,“从已经翻译出来的这些信件不难发现,他们跟倭国大内氏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他们这些年劫掠了不少大明朝的船队,这些船队运到西洋去售卖的大明朝本国货物,他们就会通过海盗里面的撒马尔罕(波斯)人,售卖到撒马尔罕和佛郎机等西洋诸国去!”
“若是从西洋满载而归返回大明朝的船被他们劫掠了之后,他们就会卖到倭国去!大内氏就是他们最大的销赃头目。”
“至于被劫掠的大明朝子民,都被他们卖到了各国去了!”
“岂有此理!”太子朱标一拍桌子,“这倭国的大内氏咱记得不错的话,应该跟大明朝有着商业往来!”
“经过你这样一说,这是把我们大明百姓的东西抢了去,又转手卖到大明去,再赚大明的银子?”
“太子殿下,是这样的!”
“那他们跟倭国的大内氏是怎么联系的?”朱雄英问了最关键的问题,“有没有固定的人,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接头地点?”
“从臣翻译的这些信件里面,没有固定的接头时间、也没有固定的接头人,但是有固定的航线,和固定的接头地点,以及固定的船体纹饰!”
“说来听听!”
“他们从爪哇附近的岛屿出发,向北航行到满剌加,在满剌加补充些物资和淡水之后,朝着占城出发,到达占城之后,一路向北经过泉州、福州一带,最后在西部的长崎的一个港口登陆。”
“他们的船要画上六只金乌的纹饰,到了大内氏在长崎管辖的港口之后,要对暗语!”
“暗语是什么?”
“芋(いも)はどこで掘(ほ)りますか。芋(いも)の畑(はたけ)で掘(ほ)ります。一(ひと)つ掘(ほ)るとポリ袋(ぶくろ)いっぱい、もう一(ひと)つ掘(ほ)るとまたポリ袋(ぶくろ)いっぱい。”
“这都是什么鸟语?”太子朱标皱起眉头。
“翻译成咱们的话就是芋头哪里挖,芋头地里挖。”罗复仁顿了顿道,“那岸上接头的倭国人就会说,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
“他们在大明朝也有一些联系人,毕竟他们从泉州附近的海域到达倭国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
“是谁?”
“蒲家人。”
“他们还没死绝?”太子朱标惊讶道,“不是都已经清洗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