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他会陷入两难境地:放弃,则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
坚持,则需要投入更多的银钱!
可因为此前投入的银钱,无论是谁大概率都会选择继续。
当然,不继续也没关系——一部分百姓获得赔偿,一部分什么也没获得,百姓会更愤怒,魏国局面会更动荡!
何玉庭甚至还确定,王迁收上去的银钱会优先赔偿给那些世家豪门,以弥补他们此番掏钱的损失。
人说更多的百姓可能什么也捞不到!
届时只要“吴兄”这样的人暗中推动,微澜也会成为巨浪!
可以说,魏国自第一期操控彩注计开始,就落入了对方的圈套。\第¢一,看-书`网′ _已\发\布~最`新.章?节,
此后随着时间推移,每次操控彩注都是在增加反悔的代价。
而这,正应了眼前之人所说的“沉没成本”!
彩注计,从一开始就是针对魏国的陷阱!
可笑那位魏皇陛下,自诩大魏乃至列国第一明主,竟被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耍得团团转。
其代价,是要搭上整个大魏!
放眼大乾,能想出这种狠辣计策的人,应该只有那个年纪轻轻便声名鹊起的许良了。
大乾这短短一年多的变化,一方面是女帝登基,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手段。
另一方面便是女帝力排众议,破格重用了许良。
一个负责出计,一个负责拿主意。
如同行驶在风浪滔天大海上的一艘大船,一人辨明方向,一人掌舵。
任风浪如何大,二人搭配之下,能确保大船安稳航行。
反观魏国,真的是……一言难尽!
战场、商场、朝堂,魏国无一能与大乾相提并论。
此消彼长之下,魏国被灭已成了不可逆。
即便不是被大乾灭,也定然会被其他国家吞并。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做的就是提前布局,争取先机。
事实上,他之所以愿意接受对方提议,推动魏国暴乱,也因为对方坦诚以待,说了“此局乃许良许大人所设”。
他不是没想过去揭发,却想到了对方既然敢承认就自然有后手。
若是一着不慎……
“吴兄,王某助你推动此事目的有二:
其一,为我何家后人谋一条出路。
其二,请吴兄转达大乾陛下,魏国若被吞,也是大乾子民,还请陛下善待自己的臣民!”
吴姓男人笑容和煦,“王兄这是哪里话!
吴某来之前许大人曾亲自交待过,他很钦佩王兄的为人。
既直言敢谏,又务实不虚。”
何玉庭知道只是恭维,却没有过度谦虚,拱手应下。
遥望皇宫方向,他幽幽一叹,陛下,恕微臣不能死忠大魏了。
大乾,皇帝萧绰二十三,那许良才刚加冠成年。
二人年纪虽轻,魄力、手腕、心胸却成熟大气,远在列国君主之上!
且种种态势表明,只要不出意外,大乾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朝堂建设都是以二人为中心组建。
事实上,大乾朝堂上一批新朝臣的任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武将中重用了顾春来、王破虏、林北狂。
这些人都是许家嫡系!
文臣中如张居中、陈庆之、李源,这些人要么是一心为公,要么就是许良忠实的拥趸。
整个大乾朝上下一心,其凝聚力非同小可!
反观魏国,年龄与大乾女帝相仿的大殿下二十五,二殿下二十四,三殿下二十一,无一人才干能与萧绰相比!
且他们还各有明显的短板:
大殿下好娈童,沉迷酒色。
二殿下残暴好杀,动辄取人性命,
三殿下虽有聪慧,却气量狭小,无容人之量,偏又跟魏皇一样,好虚名。
至于那几个公主,也是刁蛮的刁蛮,奢靡的奢靡。
更过分的是二公主,自十七岁时便开始养面首!
如此局面,要么是魏皇死后由其兄弟中的某个继承皇位。
有这个资格的,魏氏唯有英武王魏婴。
但魏婴也不适合,他只喜打仗,治不了国……
何玉庭有此选择,心底也很挣扎。
一面是忠君爱国,一面是天下苍生。
……
王迁收了何玉庭还的银两财物,心底松了口气,让人将银两收好后果断前往下一家。
崔家,河东崔氏,乃是魏国有名的世家。
虽不比立国几个贵姓,却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