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国深吸一口气,迈进这弥漫着霉味的空间,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 —— 翻找三年前的扶贫项目清单。他知道,那清单里或许藏着揭开村支书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关键线索。他缓缓走到对应的档案柜前,打开柜门,里面的文件堆积如山,纸张因年代久远而泛黄,边角也有些卷曲。
他戴上一副白色手套,动作轻柔却又不失果断地翻阅着。每翻开一页,那纸张发出的 “沙沙” 声,在寂静的档案室里格外清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额头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可他顾不上擦拭,双眼紧紧盯着每一份文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他找到了那份扶贫项目清单。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平放在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逐页查看。当翻到某页验收报告时,他的目光突然凝滞,眉头也随之紧紧皱起。他发现,村支书签名处的 “海” 字少了个点。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在他敏锐的眼中却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格外醒目。
他心中涌起一股疑惑,一种直觉告诉他,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他凑近仔细端详,试图从签名的笔画走势、力度等方面寻找更多破绽。“这个签名怎么会这么奇怪?难道……” 他喃喃自语,心中的怀疑像野草般疯长。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林华华发来的比对结果。他急忙点开查看,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证实的结论:这页纸是从其他文件上裁剪拼接的。看到这个结果,郑建国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眼中闪过愤怒的光芒。他早就料到其中有猫腻,如今得到证实,更加坚信村支书在扶贫项目上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家伙胆子可真不小,竟敢在扶贫项目上动手脚。”
郑建国咬着牙,低声说道。他知道,扶贫项目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而村支书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践踏法律的尊严,伤害百姓的信任。
他迅速掏出笔记本,将这一重要发现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思考着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他明白,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将所有的违规行为公之于众,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还百姓一个公道,给扶贫项目一个清白。
随后,他合上档案,轻轻放回原处,整理好桌面,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档案室。
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地洒在村子的小道上,郑建国手里紧紧攥着走访名单,目光落在第七户人家的信息上,眉头微微皱起。按照计划,他要对这户人家进行走访调查,或许能从他们那里获取到关于村支书违规行为的重要线索。
然而,当他来到这户人家门前时,却发现大门紧紧锁着,门板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些斑驳。郑建国伸手轻轻敲了敲门,“砰砰” 的声音在寂静的氛围里回荡,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转身向隔壁的邻居打听情况。邻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慢悠悠地编着竹筐。听到郑建国的询问,老大爷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眯着眼睛回忆了一下,说道:“这家人呐,年初就搬去县城咯。说是孩子在那边安了家,把老两口接过去享清福啦。”
郑建国谢过老大爷,心里不免有些失落。线索似乎到这里就断了,他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能找到这户人家了解情况。他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烟,点上后蹲在门槛边,默默地抽着。烟雾在他眼前袅袅升起,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就在他低头沉思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门缝里似乎夹着什么东西。他下意识地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半张农药说明书。他心里一惊,动作迅速地将烟掐灭,小心翼翼地从门缝里把那半张说明书抽了出来。
那半张纸因为被门缝挤压,有些褶皱,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他看到上面标注的生产日期是两个月前。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既然这家人年初就搬走了,怎么会在两个月前还有农药说明书出现在这里呢?难道有人在他们搬走后还来过这里,而且和农药有关?这其中会不会和村支书的事情存在某种联系呢?
郑建国站起身来,目光再次扫视着这紧闭的大门和周围的环境,仿佛要从这里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他把那半张农药说明书小心地放进兜里,决定先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同时想办法联系上这户已经搬到县城的人家,说不定这半张说明书就是揭开新线索的关键。
“看来事情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啊。” 郑建国喃喃自语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坚定和决心。
镇信用社那栋老旧的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