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1章 谈谈本文最重要的内容——八股文

股,二四得八,算下来正好八股。

为什么叫八股?就是因为要按照八股的格式把文字添加进去,你想清楚,不是写进去,是添进去。

所以限制就更高了。

听到这,友友们会有点晕,觉得作文限制那么多,难怪禁锢思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限制这么死,反而也能考验考生的水平。

大家可能水平都差不多,都读过同样的书,有的人能写出好东西来,有的人写得一塌糊涂。

况且,八股文也不一定是禁锢思想,这里面还有脑洞大开和想象力大考验呢。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上面说了,八股文最重要的是破题。

这种情况下会碰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题目都要从四书里出。

四书才多少字?

从明代到清代,每三年考一次,还是全国范围内考试。

下面各省、各府、各州、各县、各书院、各儒学,一年下来,出得题目数不胜数了。

四书就算再多字,也有被考完的一天。

长年累月几百年下来,题目浩如烟海,那出题遇到重复,考生就要笑醒了,背过一篇相同的范文,那岂不是直接过关。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考官也是缺德,想出了一招应对之法,名曰“截搭”。

什么叫“截搭”,就是从四本书里随便找出一堆乱七八糟的题目,东拼西凑,完全挨不着的句子结合起来考验你。

湖北有个考生,七十多岁还在参加会试。

到了考场,主考看他年纪这么大了,于是便劝道:“你老爷子这么老了,还来考什么科举啊?”

那老头还挺自豪:“考了这么多年,水平已经很了得了,你考什么我都不怕!”

考官一听,那行,给你出个题。

题目: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

黑啊,这考官太黑了。

大学之道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是《中庸》第一句话;

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第一句话;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第一句话。

就是说,这考官把四本书的第一句话拎出来捏成一段来考老头。

这四句话出自四本书,相互之间根本没有逻辑关系,老头要想破题,必须要用一个逻辑将四句话串联起来。

老头面不改色说:“我能做!”

考官笑了,显然不信:“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你只要能破题,那就行了!“

老头怎么破题?

大家可以先看看题目,自己思考思考。

好,下面揭晓老头的解题思路。

“道本乎天,家修而廷献也。”

天地间大道来自于自然,我们人类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献给皇上啊。

妙啊。

这个题目叫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老头把两句话结合在一起,意思就是自然的道理来自天命。

学而时习之是孔子说的,是要我们不停的学习。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

他把这些全串起来,最后讲成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天道的规律,每天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去献给献上。

所以不用管他八股文写得怎么样,就但这个破题就特别巧妙。

大家小时候玩没玩过一个游戏,就是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人每人一张纸,不商量,每个人写。

比如我写时间,你写地点,你写时间,最后串在一起,连成一句话,看这句话效果有多好玩。

比如,王举人中午时在厕所吃串串。

小红半夜两点在床上打鸡蛋。

……

八股文的破题就有点这意思。

你可以把八股文的题目当成一个脑筋急转弯,会给你一些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规律的文字,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文字,按照他们要求的思想境界,连成一句高大上的话。

从这个角度理解,你就会发现,八股文其实是一种智力游戏。

不是聪明人,不是用功人,压根没有资格走上游戏桌。

说了这么多,就是快三十万字了,想跟大家伙儿聊聊。

第一次尝试用八股文这个主题来写小说,算是个尝试吧。

尝试嘛,肯定有好有坏,总之,以后尽量有趣,但不会偏离八股考试的中心。

偶尔种个田啥的,调剂调剂口味也是可以的嘛。

至于吐槽最多的周寡妇什么的。

不要用猥亵的思想去思考主角嘛。

不想错过《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