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卧龙
李长生,这名字可太熟悉了,“班头”李进家的活宝儿子,以前没少给李进惹事。¢x¢n*s-p¢7^4¢8,.~c¢o·m/
有个书办甚至记得,这李长生有次拿偷食李家祠堂祭品,最后将酒水替换成童子尿,被发现后,害得他老子被族老罚跪祠堂三日,整个海陵县人尽皆知。
就这么个小家伙,如今也读了书,竟然还文绉绉,自称“学童”了,实在是引人发笑。
俞敬当然也看到了众皂吏书手发笑,他疑惑地侧过头看向一旁的马主簿。
马主簿赔了笑脸,小声凑近递话:“这是原快班班头李进之子。”
听到这话,俞敬下意识转头看向陆羽,陆羽早就将李进八辈儿祖宗都查清了,哪还不知道这李长生在陈凡的弘毅塾读书。
见俞敬看了过来,陆羽沉着脸道:“大人,那李进虽不是吏部在册的经制吏,但也常年混迹县衙,其人最是刁滑,有其父必有其子,大人慎重!”
俞敬虽然不喜陆羽,但不得不承认,他这句话说得有道理。
从古自今,吏员在官员眼中,都是一群滑头,地方政令就是败坏在这些人的手中。
比如汉时爰书移狱案,元狩二年,长安狱吏田甲受淮南王指使,篡改囚犯供状「爰书」,将谋反证词替换为普通斗殴记录,事发后被腰斩,这也导致了了汉武帝设立「御史监录」之制。}<如:文t!3网*? ?更}?新|最?快,。
还有宋时元佑四年的朱墨异色案,开封府吏周大用朱笔篡改已用墨笔定稿的判词,将死刑改为流刑,最后苏轼因为此案,在奏折《论周大朱墨案》中推动建立「判署双色校验法」。
到了大梁,这些人更是嚣张,折色耗羡,仓底掺沙、飞洒诡寄、空月冒饷、驿传倒换,只有官员想不出的空子,没有吏员钻不到的空子。
俞敬上任之前,几位兄长书信交待,到任之后,最最紧要之事,就是不能信任这些吏员。
所以,虽然俞敬不喜陆羽为人,但在这件事上,两人的立场又趋于一致。
想到这,俞敬脸上,因为廖永丰而展开的笑容慢慢归于平复。
“须得出个难题!”
俞敬沉吟片刻,看着院中因紧张而微微有些颤抖的李长生,心中更感此子形容猥琐,难堪科举。
“既是如此,那便让他以……”
俞敬轻咳一声:“李姓生童,你以《卧龙》为题试咏之。”
听到这《卧龙》之题,一众学童顿时面面相觑。
在另一个时空中,只要听到“卧龙”两字,只要是中国人,那必然知道这是在说诸葛亮。
但在这时空,《三国演义》还躺在陈凡的书房里,《三国》方面的戏曲不少,但这些戏里也没有提及“卧龙”二字。@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
所以虽然《蜀志》里有“卧龙”二字,但在这时代却并没有普及,也就难怪众学童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俞敬这题出自哪里了。
俞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试帖诗本来前两句便要破题,他专挑了个难的题目来考,就是想让李长生知难而退。
可他却没想到……
听到这题,一众弘毅塾的学童眼睛顿时瞪得像铜铃。
卧龙凤雏,这不是夫子写的《三国演义》中,蜀汉最厉害的两个谋士吗?
卧龙诸葛亮,观星、空城,贼拉好用啊。
熟,简直不要太熟啊!
下一秒,让俞敬大跌眼镜的场面出现了。
只见李长生刚刚还因紧张而颤抖的身体,此刻已然挺得笔直,躲闪的眼神也似乎……自信了?
就在俞敬疑惑不解时,李长生已经开口。
卧龙
诸葛卧南阳,神龙岂久藏。
听到这破题,俞敬刚刚拎起茶盏盖的手停在半空,惊讶地看着院中的李长生。
图形迷起伏,云气迭飞扬。
“竟然【图形起伏】此典,彼生都知道?”俞敬此时已经惊讶的张开嘴说不出话来了。
李长生念得很慢,显然在紧张的思考。
片刻,他似乎脑海中,关于这首诗怎么写的思路已经彻底被理清,一口气念道:
天地庐中大,风雷世上忙。
为霖吾志在,舒啸此声长。
睡即骊珠抱,行凭尺木翔。
鸟蛇通变化,鱼水殉君王。
井失炎炎火,星流作作芒。
之而形体具,古柏问祠堂。
俞敬傻了。
马主簿傻了。
老例监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