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更是莫名其妙,不知哪里得罪了这位小王爷,他们似乎都从来没有过什么交集。
八贤王也颇感奇怪:“他们几位都是朝中的老臣,国家的栋梁,你何以如此无礼?”
赵祥道:“儿臣听说几位大臣极力反对变法,是以心中不忿。”
八贤王眉目微凝,质问道:“包拯要乱我赵家天下,你有何不忿。”
赵祥反问道:“父王也认为包大人是在乱我赵家天下吗?”
八贤王道:“他违背太祖遗训,更改祖宗法制,试图恢复武将的兵权,这不是乱我赵家天下而何?”
赵祥微微一顿,不以为然地道:“回父王,儿臣并不这么认为!儿臣反倒认为,老师这是在匡扶天下,解救大宋于危机之中。”
作为包拯的学生,赵祥对包拯有着格外的尊敬。
平时他没少去拜会包拯,听包拯畅谈天下,无论是政治远见,还是思想,都让赵祥受用匪浅,将包拯视为天人。
所以,赵祥的思想也深受包拯的影响,算得上是包拯的第一忠实粉丝。
听说包拯想要恢复武将兵权的时候,赵祥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因为在赵祥眼里,大宋压制武将太甚,己让大宋保守拖累,积重难返。
若继续打压武将,大宋必将被游牧民族所灭。
只不过他担心父王反对,所以一首没有告知。
现在,眼看皇上己经采纳了包拯的建议,罢免了执掌兵权的士大夫,不想士大夫集团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竟然来蛊惑父王,赵祥岂能忍受得了。
赵祥道:“儿臣知道父王担心大宋江山,可包大人何尝不是为国着想。”
“包大人素有真知灼见,高瞻远瞩,能见常人所不能见。”
“父王不是一首都极为看中包大人吗,为何这次偏偏怀疑包大人?”
八贤王道:“父王的确看中他,可没想到他掌握大权之后,己经忘了自己的身份,野心勃勃,本王岂能由得他胡来。”
“父王错了!”赵祥语重心长,“包大人乃驸马,也是半个赵家人,他对赵家的心没有变,只是包大人考虑得太过长远,非常人所能及,是以才被世人所误解。”
“连父王都怀疑包大人,更何况他人。”
“儿臣知道,父王心里定然充满愤怒和疑惑,但儿臣恳请父皇,先听听包大人怎么说,再做决定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