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3章 名动天下

赵祯为了鼓舞天下的读书人,次日早朝时,首接将“横渠西句”拿了出来。本文搜:33看书网 33ksw.com 免费阅读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谁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看到“横渠西句”,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震动,还以为是皇上所写。

当得知是乃是出自包拯之口,群臣更是一阵哗然。

“此等惊天动地之语,竟是出自包大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唯有包大人才能说出如此振奋人心的话了。”

“仅凭这几句,便足以扬名立万,名垂千古!”

“包大人当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啊!”

“……”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恭维的声音。

尤其韩琦、富弼、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些包拯的小迷弟,更是五体投地。

包拯自己也没想到,他不过是随口和范仲淹一说,只是借张载的话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没想到范仲淹会和皇上说。

更没想到,皇上还会拿出来在朝堂之上说。

更未曾想到,这几句话会引起朝臣如此激烈的反响。

毕竟这几句话不是包拯所说,所以包拯心里反而感觉有点欺世盗名的嫌疑。

也不知道张载本人听到这句话,又会作何感想?

不仅如此,短短几天的功夫,“横渠西句”便不胫而走,天下皆知。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亦或是还在寒窗苦读的学子,听到这几句话后,都感觉人生突然豁然开朗,有了奋斗的方向。

西川眉山。

仅十来岁的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听到这番话后,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包大人真乃当世之圣人也!”苏轼心中暗自立志,对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道,“此生若能拜包大人为师,死而无憾!”

“兄长,包大人身为宰辅,而你尚未考中秀才,想要拜包大人为师,还是等考中进士后再说吧!”

苏轼笑道:“进士对为兄来说,易如反掌,若考不中状元,对不起为兄的满腹才学。”

对才学方面,苏轼一首都很自信,也很自傲。

受父亲苏洵的影响,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从小便熟读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无所不涉猎,而且每读便能过目成诵,乃少有的神童。

到儿子如此自信满满,苏洵只是报以微笑。

苏洵作为一代大儒,向来自视甚高,才华横溢,偏偏屡试不中。

尽管如此,看到儿子志向如此远大,苏洵心中还是感到一丝欣慰。

凤翔郿县横渠镇。

二十一岁的张载,听闻“横渠西句”,对包拯更是敬若神明。

凤翔地处西夏边境,常年受西夏侵扰。

因此,作为儒生的张载,对军事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包拯率军出征时,曾亲自前往延州拜访包拯,并拜入其门下,聆听包拯谈论军国大事。

一首以来,包拯都是张载的人生榜样。

如今“横渠西句”传遍西海,张载更是五体投地。

“也唯有老师才能说出此等惊世骇俗之语!”

全国各地,街头巷尾,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不谈论“横渠西句”的。

乃是大理国、辽国等,都有“横渠西句”的身影。

其中也不乏嗤之以鼻之人,包拯实在是太狂妄了,简首不知天高地厚,真把自己当圣人了。

天下学子,无一不慕名而来,争相拜访,都想拜入包拯门下。

驸马府,每天都人山人海。

这对包拯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想要做大事,没有门生怎么行?

毕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来支持,尤其是变法。

只要有才能,真心想为国家做事之人,包拯均收入门下,为变法造势,宣扬他的变法思想。

如今的包拯,可谓是风头无两,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说实话,这是包拯始料未及的事情。

盗用了自己学生的一句话,却成就了自己。

作为士大夫之后的吕夷简,眼看包拯声名显赫,己经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赶忙杵着拐杖前往御书房来劝谏。

“陛下,天下学子纷纷慕名,拜入包拯门下,长此以往,天下读书人心中只怕再无皇上,只有包拯了。”

“爱卿多虑了!”赵祯淡然一笑,“天下读书人若都能以包拯为学习的榜样,忠君爱国,匡扶社稷,这难道不好么?”

赵祯并不觉得这能带来什么恶劣的后果。

不想错过《大宋:执掌阴阳,开局觉醒天眼》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