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仁啊!你爸的工作太累人了。以一大爷来看,你的身子骨怕是熬不住!”
易中海仿佛很担心张友仁的身体健康。
绝口不提张家兄妹的工作名额出事了。
缺少工作的年代,工作到手,谁会还。自家饿死,还是别人饿死,很难选吗?
关乎生死的大事,而且非常有可能是一大家子生死的大事。哪怕是王主任亲自上门,想拿回工作也不容易。
张友仁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只不过易中海想说,他就看易中海的表演好了。
兴许自己还能见识到小品《有事您说话》的经典剧目,从王主任、易中海这儿再得到点好处呢。
然而张友仁高看了易中海与王主任的人品。
今天王主任报告领导后,她也确实找了替工的夫妇俩,但工作没有拿回来。因为那夫妻俩在知道王主任想要回工作后,态度变了,又哭又闹。
哭诉:上有老,下有小。没了工作怎么活。
逼得急了,直接指责政府要饿死他们一大家子。他们要去敲登闻鼓。
当时就把王主任为难住了。
天下太平王主任能让他敲登闻鼓吗?
不能。
那么怎么解决?
王主任想了一下,分析了双方的实力与影响。
抛开工作本身是谁的事实不谈。张家兄妹无父无母,也没人给这两孩子撑腰,反而成为了这件事中的软柿子,少数派。
是,那两个工作名额是人家孩子父母的,就应该还给人家。
但问题是谁来做这个主。
于是张友仁要回工作的问题直接成为了有名的电车难题。
在一条轨道上有一辆飞奔失控的电车,它正在快速地疾驰。
司机已经没有办法让电车停下来。
在电车前方不远处,有五个人被绑在了轨道上。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那么电车一定会把五个人压死。
假设手机前的你正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将要发生。
幸运的是在你的手边还有一个手动拉杆。
只要你选择搬动手动拉杆,火车就会变轨到另外一条轨道。
但不幸的是,另外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捆在了上面。
言外之意,两条轨道上必须有一条轨道要有人死去。
王主任的选择很简单,牺牲少数派。
这就是易中海想对张友仁说的事。也是王主任派下的工作。
“有困难,可以克服困难。人家现在已经工作了。上有八十老人,下有五个孩子。
友仁啊,你们是不是发扬一下风格。让了算了。”易中海劝说着。
张友仁都笑了,真的是好大一碗鸡汤。
如果张友仁是这世界的人,说不定真的就让了。可是他不是。
上辈子真就见多了各种鸡汤,实在是喝不下了。
“那工作是我家的。”张友仁直指问题的核心。
易中海眼神里透着一丝急切,催促道:“你还是个未成年人,小孩子哪里懂得你父亲工作的危险。
你完全可以再等一等。今天你发扬风格让了,王主任肯定会帮你介绍更好的工作的。”
拉上王主任增加说服力。
张友仁:鸡汤文行不通,开始画大饼了吗?
可惜张友仁知道未来的行情。
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工作都不好找,并且有更多的人将失去工作。
国家甚至只能以知青下乡的方式,在清退千万工人后,再度把两千多万的年轻人安排到乡下讨吃食。有些人,这一安排就是一辈子。
“呵呵!”
张友仁不由嗤笑出声。
果然不愧是禽满四合院,一如既往的无耻。
信不信张友仁今天发扬精神让工作,明天他们兄妹就有可能被发扬精神,下乡援建。
不!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会。
两千万知青下乡已经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需要苦一苦的时代浪花。
很不巧,张友仁兄妹的年龄恰好是浪花中的一员。
“你笑什么?”易中海不满呵斥,“你难道还不相信王主任。
有王主任在,你怕什么。今天你发扬了风格,做一个先进分子,王主任肯定会帮你安排一个好工作的。”
易中海说的他自己都信了。
“我是王主任的儿子吗?”张友仁戏谑地嗤笑道,“一大爷,咱们挑开天窗说亮话。
王主任就是有工作,也只会给她自己的儿子,她的亲朋。
二大爷家的,三大爷家的,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