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为了小酒馆的营业额,同时更是为了自己。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e8zw.com
连续三年的灾荒,代餐粮是每个人的必然口粮。
既然是要吃上三年的口粮,为什么不努力做得好吃一些。
毕竟代餐粮除了口感不好外,人体所需的营养价值也还是有的。
总比那什么增量做饭法的纯忽悠要强。
有人说了,你张友仁不是可以钓鱼吗?
直接吃鱼就好了,吃什么代餐粮啊。
是,他是可以钓鱼,但是三年他总不能全吃鱼吧。
黑市他不愿意去,特别是灾荒年,饿肚子的时候,活人什么都干得出来。张友仁不想考验人性的恶。
他同样不想卖给收购站,官方报价太亏。而且在定量时期,除了自己粮油本上的定量,任何官方渠道都搞不到粮食。
张友仁要一把不顶吃喝的钱又有什么用。
更何况他是后世人,明明知道代餐可以做得好吃,他又怎么会不试验一把。只要做的好吃,将意味着今后三年张友仁兄妹都能正大光明吃香喝辣。
“蝈蝈,欧饿了。”
宝儿见没人注意她,偷溜到后厨,双手抱住张友仁的大腿,眨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看着张友仁,可爱得很。
但是……宝儿这模样怎么有点儿像狗子?
都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可你也不能学狗啊。
没有教过孩子的张友仁正打算教导一下宝儿。
就见进了厨房的宝儿,鼻子便不断地耸动,开口说:“蝈蝈,尼在做什么,好香啊!”
那是食物与火焰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代餐粮中20%-30%的淀粉通过火焰的帮助,在告诉他人,自己的食用价值。
看着馋兮兮的宝儿,张友仁点了点她的小鼻子,就再度投入到美食的研制中。
只见他把小球藻代粮拿了出来。下油锅炒制,去除小球藻的草腥味。
张友仁的词条能力无法扣除食物原有的没有词条显示的味道。
准确来说,词条只会显示非食材本身的味道,比如“酸涩”的酒,“酸涩”不是酒的味道,所以他可以扣掉词条,加入酒应有的味道。
但是像鱼与小球藻的“腥”,本就是它们自身的味道。词条上不会显示,自然没法扣掉。
这时候就要靠厨艺了,把它们做熟,去腥,只保留食物的鲜香。
其实这时候,张友仁手中如果有虾,或是章鱼更好。
前者做出的叫蟹壳黄,后者叫章鱼丸,都是海派著名小吃。
可惜食材匮乏,张友仁手中只有小球藻,不过也可以做出另类的蟹壳黄了。
有诗句称赞蟹壳黄是“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可见其口感之酥脆。
而酥脆的口感,正好适合粗纤维的粮食。
把粗纤维烤得酥脆,通过烤制弄碎粗纤维的结构,自然更容易下咽。
而且为了好吃,张友仁做的可是甜口蟹黄壳。
糖总是更容易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正宗的蟹黄壳是白糖混猪油。
但是同样的原因,猪肉定量,特别是猪板油,几乎抢不到。前天街道办送来一些油,并没有猪油,而是香油与豆油。
不过张友仁拥有词条能力,只要是他做过一次,食物应有的口感,他就可以通过词条能力加上去。
就像是水煎包,没油没肉,他依然可以做出来一样。
食物本体存在,在本体上就可以加入应有的味道。只要加入的味道与本体搭配的好,就一定是一道美食。
蟹壳黄最早期的做法是把生面团直接贴在炉壁上,烘烤。
面糊不可能贴在炉壁上,但是摊开在铁板上放到火上烧烤,不过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区别,一点儿也不影响蟹壳黄的口感。
事实证明,张友仁的判断是对的。
粗纤维的食材确实很适合烧烤,当面糊的水分不断蒸发,只保留不多的粘性的时候,张友仁抽出铁板。
食物特有的碳水味道在水蒸汽下散出。
“蝈蝈,是不是可以次了。好香哦!”宝儿闻着味道,非常给面子地称赞,“欧蝈蝈做什么都好次。”
“还不行哦,还要加上这些。”
张友仁一边加上自己炒制的小球藻,一边加上糖霜。
宝儿看上去太瘦小了,必须好好地补一补。
《人民日报》的社论不是举例说有些地方用小球藻试制糕点、面包、糖果、菜肴、藻粥、藻酱等食品,清香可口;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