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尸时他又表现冷淡,发现妻子被人杀死后也不怎么悲伤。要么是他早己知道妻子己经被杀。
调查结果却令人失望。11月5日下午,傅某便约人在家里搓麻将。天黑时,刘桂云曾回过家,很快又出去了,傅某也没问她去哪里。傅某等西人玩到天亮才收场,均有人作证。
11月10日及前后,傅某没有离开过石门。因而他无法写那封信并发出,那么,他会不会“请”人去“做”呢?警方依然对他表示怀疑,因为只有他的动机最明显。
警方还先后几次秘密搜查了他家,但毫无收获。
专案组很快又排出七名长期与刘通奸鬼混的青年。工会干部张某、汽车司机李某、技术员刘某及其他西名和刘桂云同厂的工人,均是刘桂云的情人,她像皇帝一样,经常轮换“宠幸”他们的住处,寻求刺激,供他们享用,自己也得到满足。这几个人之间为争风吃醋而杀人是完全可能的。但其中有六人在11月5日、10日,甚至这两个日期的前后后,均没有时间作案。
最后一个嫌疑对象是董文化。他与死者同厂,23岁,未婚,身健体壮,慈利县广福桥镇人。17岁就被招进青峰煤矿。调查中了解到,董和刘关系很深,两人多次发生性关系。一年前,董文化与一个叫芳芳的姑娘开始谈恋爱,与刘桂云渐渐疏远。为此,刘与董常发生矛盾。刘因嫉妒多次找董无理取闹,搞得董与芳芳也曾一度关系紧张。但通过正面接触,发现11月5日董文化一首和芳芳呆在其宿舍里,而且同睡一床,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会不会是董在撒谎呢?
小覃和小张不死心,迅速找到董的未婚妻芳芳。问她11月5日晚是否与他待在一起。芳芳羞羞答答,点头认可。
“你什么时候来的?”小覃问。
“大概是晚上九点钟左右。”芳芳回答。
“你整个晚上都和他在一起?”小张问。
“是的。”芳芳答。
“晚上他有没有离开过?”小覃问。
“没有。”芳芳很肯定地回答。
“你怎么证明呢?”小覃知道这才是关键。
虽然不好启齿,芳芳知道人命关天,还是红着脸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把小覃、小张弄得反而不好意思。
“我们睡在一起。我和他商量结婚的事,我很兴奋,基本上没睡什么觉。”
“那你什么时候离开的呢?”
“早晨5点多钟。”
“那时天还没亮,为什么走那么早?”
“我们还没结婚,他怕厂里人说闲话,所以叫我早点走。”芳芳再一次红着脸答道。
小覃、小张有点失望。
在调查11月10日董的行踪时,也没有收获。
11月10日那天上午,董去过常德,下午又回到矿区,来回均坐厂里专车,有同厂工人作证。只有中间的不到八个小时空隙无人知道董的去向。董自己说是去常德逛商店,准备结婚用品,而且他出来曾这样对别人说过,回去时也带了不少东西。另外,按照常识,往返长沙与常德之间,一般要八个小时多,八小时以内往返可能性极小,况且他还要买东西。
本案的几个重要嫌疑对象,经过大量的调查,因为没有作案时间,一个个都否定了。案子一时陷入僵局。大范围的摸底调查继续进行了一个多星期,案情依然毫无进展。所有与刘有关的人都查了,仍然一无所获。罪犯好像就在眼前,但就是找不出。侦查员苦苦思索,重新考虑以往的工作是否疏漏了什么。常识,反常,也许罪犯就藏在这层面纱背后,最简单的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
董文化的未婚妻和董本人说词一致,不像是撒谎,除非两人合谋作案。
小覃始终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
如果是合谋,那么芳芳没必要说晚上九点左右才来,清晨就走了,留下晚上九点以前,早晨五点以后这两段空隙让警方怀疑。
芳芳所说的九点左右,会不会是十点以前呢?那么,八点至十点或九点半这段时间,董文化在干什么呢?
对了,那天晚上八点,有人看到刘桂云从家里出来,问她时,她说是到前面。
“到前面。”董文化和其他两个与刘桂云有染的人的宿舍就在她指的“前面”。这是矿区最后一栋宿舍,背后便是山,刘桂云的宿舍正好在这栋房子的前面。但当时刘朝这栋房子走去,别人问她,当然是“前面”了。
小覃对这个案子基本上有了新的看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局领导。专案组请常德的文检专家王永康对那封至关重要的信件重新作技术鉴定。经过一夜的工作,七个重点嫌疑对象被排除六个。最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