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 医生禁忌

老话里说"医不叩门,法不轻传",这郎中行当的讲究可比药柜里的抽屉还多。本文搜:秒章节小说网 mzjgyny.com 免费阅读您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诊所,搁以前请大夫可比请神还难。就说这大过年不出诊的规矩,《燕京岁时记》里写得明白:"元日禁砭针,恐犯岁君"。听着像迷信是吧?可您细琢磨,寒冬腊月出诊容易感染风寒,大夫自己病倒了还咋看病?收双倍诊金说是"破灾",实则是风险补偿——跟现在急诊加班费一个理儿。

"医不叩门"这讲究更透着人情世故。山西老中医传下来的《问诊八忌》头一条就是"未请勿扰",说是怕冲了病家灶神。要按现代医学伦理解释,未经邀请上门行医涉嫌非法执业,再者说病人隐私权也得顾及。您看《大宅门》里白景琦请大夫,哪回不是备着轿子三请西接?这排场看着虚,实则是给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心理铺垫。

进病人屋前先唠家常的门道,那可是古代全科医生的智慧。河北保定老药铺存着民国问诊记录,大夫在堂屋喝茶时早把患者家境摸了个透——家里有产妇不能开活血药,灶台积灰说明消化不好忌用寒凉。现在社区医生做家访也得先看居住环境,跟百年前的老讲究异曲同工。

说到悬丝诊脉这事儿,您别当是神话传说。故宫博物院藏着清宫医案,真有"隔帐请脉"的记录。当年给嫔妃看病,帐子外头还得站俩太监盯着,倒不全是男女大防——御医张仲元在日记里吐槽:"帷帐阻隔,实防病气过人"。要按现在传染病学解释,这不就是最原始的隔离防护?孙思邈那根红线虽然把不准脉,倒逼出了"望闻问"的功夫,《千金方》里大半病例可都没靠切脉。

开药方"施药不施方"的老规矩,现在看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明代江南药商行会明文规定"方不外传",倒不是大夫们小气——《本草纲目》里多少秘方都是几代人试错试出来的。您看同仁堂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守着安宫牛黄丸的配方二百多年,跟现代制药厂的专利保护一个思路。

"开单不开双"的忌讳更有意思。老药铺抓药讲究"君臣佐使"奇数组方,说是暗合阴阳之道。山东阿城出土的汉代医简上,方剂多是三五七味,现代药理学发现奇数配伍更容易产生协同作用。要不现在降压药好多都是单数片装?您说这是巧合还是古人早摸到门道?

正月里大夫家的剪刀都要红布裹着,说是"免犯血光"。其实正月天寒地冻,血管收缩容易手术出血,老郎中们不懂生理学,干脆立个禁忌省得麻烦。您看《老北京年俗》里记载,正阳门外药王庙春节香火最旺,求的不是仙方,实则是等开春再动手术的缓兵之计。

这些老讲究现在看着神神叨叨,掰开了揉碎了都是生存智慧。就像协和老教授说的:"老规矩里藏着半部医学史。"您看现在医学生宣誓还要念希波克拉底誓言,跟古人拜药王孙思邈不是一个理儿?敬畏心这东西,搁哪朝哪代都是治病救人的根本。

(声明:文中民俗禁忌整理自《中国医俗史》《老药铺志》,科学解释参照医学人类学研究,具体诊疗请遵现代医疗规范。)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