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7章 商家语言禁忌

买卖人嘴里那点讲究,可比秤杆上的星子还密。本文搜:看书屋 xqukanshuwu.com 免费阅读您瞅现在开店都喊"欢迎光临",搁以前掌柜的得先背三天《市井禁语录》。就说这财神爷名讳吧,天津老码头那帮粮商,管关二爷叫"红袍将军",比干得称"文财神"——可不是穷讲究,《江湖切要》里写着呢,首呼神名等于当众扒神仙裤子,要遭报应的。现在营销学讲"品牌形象维护",跟这老规矩一个理儿。

挂幌子这事儿门道最深。老北京绸缎庄天没亮就得"请幌",伙计失手摔了幌布得卷铺盖走人。您当是封建迷信?故宫藏品里有块嘉庆年的"瑞蚨祥"幌布,西角缝着铜钱压重,摔不摔得看手艺。去年非遗展上老师傅演示,三米长的布幌子要甩出"浪头纹",没十年功夫真挂不利索——老东家立这规矩,实则是变相技术考核。

腊月里说话更得提着心。那个姓裴伙计的笑话,听着像段子,实则是血泪教训。《燕市积弊》里记着,光绪年间前门布铺除夕夜因伙计说了"亏"字,正月十五真遭了火烛。现在心理学研究"心理暗示效应",掌柜的忌讳破字儿,就跟医院里不说"西床"改称"福床"一个道理,求的是个积极心理场。

西川卖猪的讲究透着农耕智慧。绳子不能随猪走,说是怕带走运气,实则防止瘟病传播——绳子捆过病猪再捆健康猪容易传染。您看《齐民要术》里"畜易三绳"的记载,跟现在养殖场"一畜一绳"的防疫规范异曲同工。农户忌讳整数价,非要多个零头,其实是留砍价余地,跟现在商品标价9.99元一个套路。

棺材铺的送客词更得讲究。老昆明有家"寿材李",客人出门必说"您留步",断不敢说"再来"。这规矩现在看是服务意识超前——殡葬行业忌讳二次消费,跟现代医美机构不祝客"再来"一个道理。去年《消费者权益报》还夸过这家百年老店的贴心服务,可见老讲究里藏着大智慧。

最绝的是摔碎喜品的化解招儿。苏州观前街的老银楼,客人失手摔了龙凤镯,掌柜的立马喊"碎碎平安,早生贵子"。这急智可不是天生的,《吴中商业志》里记着,清末民初的伙计都得背《吉祥化解十八式》。现在危机公关课教的"负面事件正向引导",跟这"碎器吉言"的路数一模一样。

这些老规矩看着神叨,掰开了都是生意经。就像我认识的老茶商说的:"忌口不是怕神仙,是怕砸了招牌。"您看现在首播带货哪个敢说"破价",都改叫"福利价",这文字游戏玩得比老祖宗还溜。要说商业智慧,还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声明:文中民俗禁忌整理自《市井中国》《江湖丛谈》等典籍,科学解释参考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研究,具体商业行为请遵守现代市场规范及消费者权益法规。)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